2023年9月12日
超強颱風「蘇拉」沒在香港造成太大傷亡和損失,政府有關部門也作出相對周全預備。正當大家鬆一口氣,認為安渡難關、合格有餘時,想不到接着的世紀暴雨卻使多區受創。嚴重水浸、山泥傾瀉等,更多人受傷。
一盆冷水照頭淋,再次提醒我們雖然已經付出許多,仍要加油。大自然威力也遠超人們想像,人算不如天算。
天文台幫我們「睇水」,技術上無法更早預測這種「極端情況」暴雨,因為暴雨發展存在極大隨機性,瞬息萬變。
暴雨預測原來是全球氣象機構的大挑戰,使當局和大家都沒能力作出更好準備。沒料到熱帶氣旋「海葵」殘餘相關低壓槽會導致這樣的超大暴雨。當局可能也有想過早點預報,又怕誤報。兩難之間難以取捨。
極端暴雨又暴露了香港主要渠道設計的底線,能應付200年一遇雨量,應付不了500年一遇大雨。底線怎定,又費煞思量。
9月8日凌晨1、2時,多區已嚴重水浸。政府在清晨5時34分宣布本港出現「極端情況」,所有學校停課,並呼籲僱主參考八號風球下工作安排。早上7時10分,勞工處提醒僱主在「極端情況」下,除必要人員外,不應要求僱員返回工作地點上班。一般市民不清楚什麼是「極端情況」。許多人已外出,遇上水災,隨時「水浸眼眉」。
暴雨開始,到翌日下午政府聯合記者會前,政府透過社交平台發帖文和新聞稿,通報暴雨情況,沒用「緊急警示系統」,也沒官員現身交代情況和盡早提醒市民,大家意識不到事件的嚴重性。暴雨難測,也許當局自己也掌握不到,再次絞盡腦汁。
500年一遇的考試,已努力應考,料不到難度之高,「考起了人」。全球暖化,使極端天氣情況出現得更多。可能不久便會碰上千年一遇。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