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9日
現時,長洲戲院周邊空地和建築群已完成翻新,但戲院本體仍有待復修,看着眼前一切,鄭俊威很感慨。他原是金融公司管理層,兩年前公司獲邀參與投資余氏家族的長洲發展計劃,才第一次到訪這片荒地,當時四周建築殘破,空地長滿一米高雜草,路況崎嶇不平。
最早戲院舊址曾計劃興建一個村屋群,12年前余氏家族買下這塊土地後,有感長洲遊客人流不少,打算改建商場。「光是補地價已跟政府協商了很久,談了四五年才準備動工,發現戲院結構問題比想像嚴重,在這片土地做考古勘探時,又發現地底有六千多年前的重要文物,用了三年多挖掘。」
最後,他們發現大量新石器時代日用品,如石器、陶器、瓦罐等,共三千多件,全部送往古蹟辦保存。「它們需要在嚴格控制的環境下展示,暫時我們場地條件做不到。」
前期工作完成後,鄭俊威才參與計劃,他認為商場所費不菲,也不符合此地需要,提出改為文化園區,突出長洲本身的小島特色,最後意見獲採納。「周邊幾幢建築雖然已超過60年,但毋須太多復修,因此先翻新和開放給公眾,而戲院有92年歷史,需要更多加固和改動,還要重新入紙申請。」復修後的戲院將改建成中式餐廳,為了符合消防條例,要在附近建一個大水缸,「工程更複雜,因此一再推遲。」
戲院以青磚築砌,日久失修,不過外牆仍在,會完整保留。而屋頂約剩下三分一,由於找不到當年的瓦頂材料,將重做一個玻璃屋頂。
鄭俊威指出,戲院結構暫時穩定安全,雖然颱風「蘇拉」過後瓦頂又有小部分倒塌了,可是鞏固工程仍有效。「我們保留了放映室、放映機,還有一些座位。」屏幕後面是個很大的後台,有人以為它的功用是做粵劇,其實不然。「從前有畫沒聲的年代,會有講故佬在上面演繹電影內容,那個講故台仍在。」
鄭俊威被委任為長洲文化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及首席行政總監,負責整個計劃,不時親自到長洲打點,對這地方感情愈來愈深。「長洲的歷史源遠流長,除了數千年前就有人居住,過去200年來也是一個重要航海補給站,所有遠洋船駛入香港前都會經過這裏,因此它的配套比任何島嶼完善,加上獨特的地質面貌,以及過去許多傳說,我認為這是一個文化寶地,有很大發展潛力。」
他希望透過這空間,以新元素和科技重新詮釋長洲文化,讓其傳播更廣。要營運這私人保育計劃,鄭俊威坦言很吃力:「土地花了9位數字投資,打造園區目前用了7位數字,戲院的復修估計也要7位數,還有每個月的水電及人手開銷。」
為開拓收入來源,他們在園區設置餐飲區、露天放映區、供人打卡的戲棚和模擬考古挖掘工作的體驗區,也附設廚房,方便舉辦工作坊,讓人學習製作平安包等,並設計了一個虛擬實境遊戲程式,鄭俊威透露,這些都難以彌補開支,因此計劃與其他團體辦展覽作幫補。「期望政府在政策上提供多些幫助」。
撰文:張綺霞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戲院司理女兒兼售票員 黃紫蓮說飛天黨故事 |
上一篇: | 九十二年長洲戲院的前世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