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9日
俗語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人生在世,交友是人生中不可缺少之事。不過並非任何人都值得深交。古人提出,結交朋友有「四四六八」之法,今期一述。
真摯友情,自古以來備受推崇和傳頌,如俞伯牙與鍾子期的「知音之交」、管仲與鮑叔牙的「管鮑之交」、廉頗與藺相如的「刎頸之交」、孔融與禰衡的「忘年之交」……人生路上,遇到形形色色之士,在物欲橫流的當今社會,什麼朋友才值得深交呢?
影響一生
交友之道,擇友為先。「友正直者日益,友邪柔者日損」,只有選擇品德高尚、情趣高雅、志存高遠的朋友,才能在人生道路上互相幫助、互相砥礪、共同提升、共同進步。
古人認為,交友之道講究「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若以利相交,利盡則散;以勢相交,勢敗則傾;以權相交,權失則棄。一朝交友不慎,很可能讓自己走上不歸路。
在擇友方面,古代先賢早有良訓,如明代著名理學家蘇浚《雞鳴偶記》中提出「四友」之說:「道義相砥,過失相規,畏友也;緩急可共,死生可託,密友也;甘言如飴,遊戲征逐,昵友也;利則相攘,患則相傾,賊友也。」值得當今社會識人交友時借鑑,精解如下。
一、畏友:思想品行上互相促進,有優點相互學習,有缺點相互批評,以利於雙方的品德修養,不斷提升。
二、密友:在各方面互相幫助,連生死之事,都可相互託付,真正做到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三、昵友:只知道互相說好話,一起吃喝玩樂,卻無真情實意,在思想行為上,雖無過分之處,卻常是非不分。
四、賊友:為了一個「利」字而互相利用,無明顯衝突時是朋友,一旦出現利益衝突,便你死我活了。
朋友分多種,值得交的是「畏友」和「密友」,絕對不可交「昵友」和「賊友」。其實,在交友過程之中,選擇什麼樣的人作為對象,孔子早在《論語》中便有總結,他認為,擇友應遵循「擇賢、擇益、擇同」準則。
也即是說,交友要選擇:積極進取、潔身自好的人,對己有幫助、有積極影響者,有相同愛好、價值觀之人。更強調要近君子,遠小人。
真誠忠信
《論語.學而》載:「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將交友和學習放在同一層面上。《禮記.學記》稱:「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強調了交友對人生發展的重要性。如何交到真心朋友呢?筆者認為,要從正己修身做起,恪守「信」這一交友根本原則。
「信」即真、誠、忠、信。《論語.學而》載:「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與友相交,以「信」為根,肝膽相照。在與朋友交往過程中,最重要誠信。誠信者才會得到他人信任與任用。
一個人若沒誠信,做不到言行一致,就無法取信於人,就難以立足社會,不能建立良好朋友關係,也不能立身處世。所以說,在交友過程中,要想得到他人信任,首先要交付真誠忠信,使他人信任自己,這是交友一大法則。
此外,在交友過程中,要對自身不卑不亢、莊重而自信,對他人常懷寬容與寬厚之心,這樣才能有助朋友間更好地走進對方內心。
交與不交
當今社會,無論做什麼,最離不開人脈。可以說,有些成功就等於「知識加人脈」,在知識有限情況下,人脈顯得非常重要。人脈無處不在,然而,人脈並非愈泛愈好,負能量、低質量人脈,不僅對己無幫助,反而可能影響自身發展。以下是「四四六八」交友法則:
四不交:相處時,讓你感覺舒服,說話很暖心的人,在深交前,先留意其特性,若是親情淡漠、唯利是圖、言而無信、過橋拆板,如有這四個特徵,宜保持距離。
四深交:懂你、包容你,最重要在你成功時,從不妒忌;當你潦倒時,有情有義,無條件、無怨無求地盡心盡力幫助你的人,宜深交。富有正能量,品德高尚,在你低落時,會陪伴你、鼓勵你,把消極轉化為積極人生者,宜深交。見識廣博,有智慧、有遠見、真心為你領路,引薦益友、自願做你墊腳石,帶你走出人生迷霧,或助你成長者,宜深交。肯直言、有分寸、有水準,時刻提醒你、監督你,讓你發現自己的不足者,宜深交。
六不合:不與私欲太重之人合作、不與毫無人生使命感或責任心的人合作、不與沒人情味者合作、不與負能量者合作、不與沒人生原則者合作、不與沒感恩之心的人合作。
八不交:邪門歪道喜說謊者不可交、對父母不孝者不可交、為人刻薄者不可交、斤斤計較者不可交、不知敬重者不可交、阿諛奉承者不可交、對權貴無原則者不可交、沒同情心者不可交。
撰文 : 伍懷璞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