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8日
沒去過伯明翰(Birmingham),只是多次駕車途經其外圍,總是陷入塞車煩惱,反映英國這個僅次於倫敦的第二大城市確是人口密集。工黨領導的伯明翰市議會,根據1988年《地方政府財政法》發布「第114條通知」(Section 114 Notice),宣布停止所有新開支,只維持保護弱勢群體和教育等等法定基本服務,實質意義就是破產。
伯明翰破產原因是入不敷支,本年度的預算缺口高達8700萬英鎊。市議會採用Oracle IT系統,旨在簡化議會支付和人力資源系統,但工程延誤3年導致支出猛增,由1900萬英鎊升至1億英鎊。
此外,伯明翰在2012年捲入同工同酬賠償案官司,女職員控告市議會,她們沒有獲得與男職員一樣待遇,法庭裁定須向174人作出賠償,市議會過去10年已支付11億英鎊,但至今仍有7.6億英鎊賬單沒足夠金錢賠償。
好端端一個市議會破產,無疑是黯然神傷的壞消息,對於當地居民而言必定痛心疾首,最低限度要擔心市政稅(Council Tax)可能大幅增加,或者市政服務變差到無人掃街倒垃圾。然而,過往不少例子說明一件事,政府機構破產未嘗不是鹹魚翻生的契機。美國汽車工業重鎮底特律(Detroit)市政府,就曾經在2013年由於負債185億美元,宣布申請破產保護,沒過幾年,底特律透過產業轉型浴火重生了。
更加驚世駭俗的破產案發生於冰島,2008年金融海嘯導致冰島整個國家的銀行系統崩潰,該國貨幣克朗大幅貶值,通貨膨脹急升。往後10年,奇蹟出現,冰島政府在非常時期運用非常手段,經濟得以復甦。
(編者按:林創成最新著作《嚮往發呆4──伴疫歲月》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