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6日
數據年代,最匪夷所思是AI人工智能,終於打破圖像的原創宿命。
人工智能的思想和創作大千世界,為圖像製作打開一個新層面。
有人說是打開了潘朵拉盒子,使世界變得更烏煙瘴氣?人工智能的圖像創作,怎樣繪圖的?
對於人手學習來說,是一個漫長過程;但對於電腦的高速運算條件,學習可以很「高效」。因為當中沒不專心問題、也不會氣餒或欠缺鬥志,人類要休息睡覺時,AI仍在孜孜不倦學習;當我們在享樂玩耍,它在高速地吸收。
人工智能的圖像創作,首先開始在對物件的認識。這裏利用一個Diffusion模型,讓電腦在原本的物件圖像上不斷添加雜訊,之後仍能認出這件物體(例如一隻鴨)。
學習過程中,電腦把握物件的特性和各種可能呈現的形式,也會掌握更多細節,可以從混亂的雜訊中,產生耳目一新的創作。
不過,人工智能,仍必須建基於世上現有物件,或有關藝術家的創作風格。沒這些,人工智能無從學習。只能說它是一個巧妙的神偷。
甚至把現有圖像,例如坐在玫瑰旁邊的小貓,交給AI,也可做出看似不相關的創作。
AI威脅人類?一定會。但最高級創造者仍是人類;只有不斷創造,賦予情感,不故步自封,人工智能只有繼續向人類學習。未來相信,AI創作,要能辨認出來,不會太難。
人工智能創作,就是沒自己風格,只精於模仿,偷窺人類幾千年文明共享的資源,進行二次創作,它才是全人類最大的模仿犯。改頭換面face lift,也是它的強項。犯罪成功,只因太逼真。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