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29日
1857年,法國大文豪福樓拜的長篇小說《包法利夫人》(Madame Bovary)面世,正值浪漫愛情小說風靡一時。小說寫鄉村小姑娘愛瑪嫁了包法利,婚後發覺跟丈夫沒浪漫愛,生活很苦悶,為了找尋浪漫愛,紅杏出牆,終於兩番被拋棄後,服毒自殺。
這個故事成為不少小說──如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和電影的「範本」或「原型」。
英國大師級導演大衞連(David Lean, 1908-1991)拍過的3部電影,都是講類似故事,以1945年《偷情記》(Brief Encounter)最好,寫一名中年家庭主婦耐不住家庭生活的沉悶,跟偶遇的醫生相戀。幸好在企圖偷情時被撞破,沒有成其好事。清醒過來後,兩人毅然分手。2017年,此片列入英國有史以來最佳電影榜第12位。
大衞連4年後再拍《侯門一入深如海》(The Passionate Friends)。此片故事更像《包法利夫人》,女主角Ann Todd飾演銀行家太太,重逢舊愛即浪漫重燃,丈夫發現,要跟她離婚。她精神崩潰,幾乎像安娜卡列尼娜跳火車軌自殺,幸好給丈夫救回。
此片是失準之作,唯一好看在Ann Todd戲假情真。她是有夫之婦,大衞連是有婦之夫,兩人戀愛,影片拍畢即各自離婚,結成夫妻。
兩人6年後離婚。1957年,大衞連拍了《桂河橋》(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1962年《沙漠梟雄》(Lawrence of Arabia)和1965年《齊瓦哥醫生》(Doctor Zhivago),都是用Super Panavision 70mm鏡頭拍成的史詩式電影,名副其實後無來者。
5年後,大衞連犯了他一生最大的錯誤,以《包法利夫人》式偷情故事為骨幹,背景是1916年愛爾蘭復活節起義後的偏僻鄉村,拍成3小時史詩式電影《碧海情天》(Ryan's Daughter),寫駐紮愛爾蘭的英國軍官,跟父老Ryan的已婚女兒偷情,國仇添上家恨,但為情自殺的並非女主角,而是男軍官。此片不叫好也不叫座,大衞連14年沒拍片,到1984年拍《印度之路》(Passage To India)才挽回聲譽。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