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24日
「九十六孝」舅父在美國高速公路上出了車禍,車子全毀,幸好人平安。但車禍後他忽然失蹤,打電話找他都不接,只在WhatsApp留言「情緒在谷底,別找我」,兩天沒回家。
多年來他因為外婆的任性,承受巨大壓力,車禍是他身上最後一根稻草。
大家四出奔波去找他,後來才得悉他躲在小兒子家裏,不准說出去。他想乘機躲得遠遠,不見外婆。他的心情可以理解。換了是我,三十年前已經離家出走。
紐約葉史瓦大學臨床心理學教授Sabrina Romanoff,引用猶他大學亨茨曼心理研究所對情緒崩潰的比喻,就像一輪汽車四個輪胎都爆裂,一步也不能前進。
通常,引爆點是一次意想不到的巨大壓力事件,超出應付能力,以致精神和情感不堪重負,覺得自己被重重圍困,無路可走,有強烈無力感,還出現極端厄運感覺,帶出連串悲傷、沮喪、恐懼,深感絕望,什麼也不想理會,處於放棄狀態。
初中時做數學功課,也常有這種要放棄的崩潰時刻。打電話問同學,同學教了也不明白,眼看時針滴答滴答,夜漸深,熟睡的妹妹已發出鼻鼾聲,我卻始終算不出結果。
又累又睏又焦慮,忽然覺得筋疲力竭,不想做下去,便對着功課簿狂哭,哭夠再回到殘酷現實。
壓力無分大小,最重要反而是時間長短。
就如單手拿着一杯水,人人都做得到。若要拿它一小時,動也不能動,卻是很大挑戰。
短時間的大壓力,例如負責公司一個超大型項目,不成功便成仁,壓力之大可想而知,但當項目完成之後,壓力便可紓緩;反而長期的小壓力,日積月累,卻會變得愈來愈嚴重。
最普遍例子就是在職家庭主婦,下班回家還要照顧丈夫小孩,不勝負荷。或者像舅父,家有喜歡情緒勒索的母親,每天都如履薄冰,一旦到了臨界點,便隨時壓力爆煲。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