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0日
前人生活較簡單,碰面時總說「飲咗茶未」,可見老輩很重視飲茶文化。現代都市人生活節奏不同了,很多時只去快餐店解決兩餐,由於班哥不太接受這種生活態度和飲食文化,所以很少光顧快餐店或茶餐廳。認識我的好友皆知道,我很喜歡飲茶,還要自備茶葉,且成為了習慣。
班哥懂事以來便隨先父上茶樓嘆「一盅兩件」,一早洗腦,積習難返。何況班哥祖籍佛山,自古為飲茶風氣極盛之地。小時候跟父親飲茶,其實志不在茶,點心才是主角。上世紀,佛山聞名茶室、酒家,班哥有幸曾經光顧,如三品樓、英聚、翠眉樓、如珍、天海、珠江酒樓、南國、金城和梅園等。吃到的點心不算特別,乾蒸燒賣、倫教糕、雞球大包、腸粉、魚蓉燒賣、薩其馬、梘水糭、叉燒包等,不過在物資缺乏年代,可上茶樓飲茶吃點心,已算大滿足了。
老饕家父
家父是個超級老饕,懂吃又識煮番兩味,拿手菜有生炒骨、大良野雞卷、芋頭扣肉、魚雲羹、欖仁炒肉丁、炒生魚球、柱侯雞、荷葉蒸水魚等,色香味俱全。有時家中遇上喜慶,每當去茶樓擺幾圍,負責寫菜的掌櫃一見先父便頭痛,由於他懂吃又懂下廚,必定花上整個上午,與寫菜老師研究和琢磨,他訂的幾個菜式,幾乎連怎樣做法,亦要對方當場筆錄,故城中部長對他又愛又恨。這樣一來一往,有時擦出火花,煮出、吃出新境界。城中不少飲食人十分敬佩家父的飲食態度,彼此更慢慢變成無所不談的老朋友。
家父嗜吃,老家佛山茶樓滿足不了舌尖,每遇經濟收入好些,一家人便有口福了。我們一年總有一兩次去省城(廣州)搵食,光顧廣州不同名店,如大同、陶陶居、北園、南園、廣州酒家和大公餐廳,當中去得最多為泮溪酒家,當年這店有點心狀元羅坤坐鎮,出品非常上乘。老父和他稔熟,故班哥和羅坤亦有一面之緣。
上面記述之歷史,已屬一甲子往事。往事並不如煙,有個老饕父親,才有兒子班哥。他萬萬沒想到40年後,愛兒成為國際品牌大酒店餐飲部領軍人物,手下有百多位不同國籍廚師,除了本地員工,還有法、意、英、日、印度籍,總結下來是否「青出於藍」呢?我認為只是有食緣而已。
(編者按:班哥最新著作《班哥有食緣》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美籃不完美 |
上一篇: | 忠於原創料理 呈現個人風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