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7日
政府第一次派消費券時,用了八達通收取,在超市、茶樓、快餐店等消費,只是如常地拍卡扣數,對消費券的作用沒強烈感覺,後來遲遲收不到第二期,才知道原來還要多用二十元才符合消費定義,按指示,增值一百元再到快餐店食早餐,個多月後再去港鐵站嘟一嘟,尾數才領到手。
有感於用八達通收消費券既不「見使」,兼麻煩多,第二次派消費券時改用銀行電子錢包收取,有迎新獎一百元。第二期二千元毋須用清第一期三千元便可領取,收齊一、二期合共五千一百元,加自己腰包錢,換部新平板電腦。疫情期間,有次用這平板電腦開視像會議,席間有外國公司參加,開場白說希望用這個平板電腦時不會出問題,因這機有一半是香港政府資助,外國客戶問詳情,乘機說好香港故事。
今年依舊用銀行的電子錢包收消費券,第一期的三千元,到一商店買了三千元手鏈,商店優待用消費券支付,減收一百元。
日前收到第二期二千元,銀行再加派多一百元。八達通也有給些獎賞,但要親自持八達通到有關商戶嘟一嘟,另有些優惠券,要限時限刻,準時用指定手機程式撳入,才有機會拿到,不似銀行派二百元入電子錢包,坐在家中已可以收到。
日前有報道說指一百萬人收不到今期消費券尾數,不少長者親自跑到政府消費券中心問明究竟,為此,八達通向未能收到尾數人士發送短訊,提醒未用完認可消費額。
今次已是第三次仍有人收不到尾數,消費券運作「一派兩制」,是誰選錯支付工具呢?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無膽退休 |
上一篇: | 有時你需要被擊倒,才明白為何而戰。──《黑豹》男主角卓威博士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