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7月24日

占飛 忽然文化

AI難勝人腦?

上周一香港天文台發出8號颱風訊號。民間仍稱掛起8號風球或 8號波。

風球也好,波也好,都是隱喻。一般人寧取隱喻,因為較形象化,方便牢記。

隱喻並非科學語言。比如說:痛心,形容一種強烈的負面情緒,而不是心絞痛式身體痛楚。痛心是隱喻。不用這個隱喻,別人(以及自己)沒法想像和感受到負面情緒強烈到什麼程度。撕心裂肺、肝腸寸斷等都是隱喻。子曰:「不學《詩》,無以言。」皆因詩有豐富的隱喻。學詩,才能生動活潑地傳情達意。科學語言較準確地描述事實,卻名副其實「言語無味」!

科學文章亦無法完全甩掉日常語言,因而離不開隱喻。比如說日出、日落,便是不科學的說法。太陽不動,怎會出、落呢?古人錯了,至今仍無法改變習慣用法,皆因日出、日落另有情緒意思(emotive meaning)。若導演叫攝影師拍一個日落鏡頭,襯托角色的離愁別緒。怎樣用科學語言表達同樣意思呢?

科學家研究人腦時,也用隱喻。古希臘哲學家已認識到腦是心智(mind)所在,「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已推斷:人的思想、喜怒哀樂以及精神錯亂都跟腦有關。猶太人和基督宗教則認為,神以泥土造人的身體,注入靈魂。慾望來自身體,心智來自靈魂,而靈魂則存於腦中。此謂之心智──身體二元論,亦是第一個腦的隱喻。宋明理學家說的「存天理、去人欲」,也是心智──身體二元論。此論衍生一個大大難題:心智(腦)如何運作?腦如何產生意識?到今天仍未有定論。

靈魂予人意識

公元前三世紀,西方將腦隱喻為液壓機。羅馬帝國醫學家蓋倫(Galen)提出著名的人腦「靈魂元氣」(animal spirits)論,成為研究精神病的範式。佛洛伊德亦採用液壓的隱喻,指精神壓力太大,會使人精神失常、患病,童年抑壓了的創傷會形成病態。

十三世紀神學家聖湯馬士將人比喻為有靈魂的時鐘。到十七世紀初,法國哲學家笛卡兒以工業機器取代時鐘的隱喻。他認為:所有動物都是機器,沒意識,沒自由意志,甚至不會感到痛苦。為了證明此說法,笛卡兒隨手將一頭貓丟落街。人卻是有靈魂的機器,即西方哲學所謂Ghost in the machine。Ghost意思是靈魂,靈魂予人意識、心智和自由意志。

及後,發明微積分的Leibniz和設計齒輪計算機的Charles Babbage,將腦比喻為計算機。起初,神經元被喻為齒輪,之後像電器開關。上世紀至今最流行的隱喻是,將腦視作一部按照演算法運作的電腦或AI,英國數學家圖靈可說是始作俑者。圖靈設計的測試,背後有個含意:終有一天,人和AI沒本質的差別,AI的智能(intelligence)終會超越人類,且可以產生意識。

數億年月演化

許多神經科學家都不贊同此說。最簡單的反對意見是,AI是數碼體,人腦則是模擬體(analogue)。人腦有860億個神經元。這些神經元有100兆個連接點,每個連接點有超過1000個蛋白質。神經組織中,除神經元以外,還有神經膠質細胞(neuroglial cell),數量為神經元的10至50倍,兩者體積相差無幾。神經元組成相對獨立的神經網絡,如警覺網絡、注意網絡等。

英國科學家蘇珊格林菲爾德(Susan Greenfield)在A Day in the Life of the Brain一書中指出,人受到外來刺激,小事如在睡夢中給鬧鐘吵醒,都會引致數以百萬計的神經元臨時聚合。這些神經元來自腦中不同腦區及多個神經網絡。鬧鐘響聲多吵,人睡得多熟,剛響即醒抑或響了很久才醒等,都會導致腦的運作天天不同。

同一番說話,人人聽後會有不一的記憶,因每人的神經元臨時聚合模式皆不同。反之,10個AI聽後,10個記憶都一模一樣。說人腦像AI,只是個隱喻。隱喻並非真實(reality)。

不少神經科學家均相信:人腦這樣複雜,才可以產生意識。AI能有一天達致同樣高度複雜性嗎?有份發現DNA雙螺旋結構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獎者Francis Crick甚至說,人腦經數以億計的年月演化,才擁有如此複雜的結構和運作模式。今人試圖通過「逆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製造出功能跟人腦相近甚至更超卓的AI,可能成功嗎?

撰文:占飛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