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7月25日

占飛 忽然文化

東西封建差異

文化交流,有賴於翻譯。所有文化的重要概念,都跟其歷史經驗有關。有些可以相應的翻譯,如帝國。有些沒相應翻譯,勉強為之,就會產生誤解,甚至意思相反。

曾兩度在香港科技大學任教的中國政治社會學家丁學良認為:將西歐九至十三世紀的「Feudalism」譯為「封建」,便是最突出的錯譯例子。

本文為了識別中、西方的不同,西歐的制度加上引號為「封建」,先秦的制度名為封建。封建者,封土建國也。封建始於周朝,全盛於周朝。周得天下後,設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將國土分封給家族子弟和功臣,管治百姓。周天子統領各諸侯,是之謂封建。天子統治一旦崩壞,各諸侯便獨立為王,各自建國,天下陷於分裂。西周衰敗,導致春秋戰國分裂幾百年,至秦統一後,廢封建,立郡縣,行中央集權制。漢初一度局部恢復封建制,結果失敗。此後千多年,無論統一或分裂,中國都行中央集權制。說歷代是封建王朝,不符真實。

權力碎片化

西方史學家筆下的「封建」制,並非天子分封諸侯。剛剛相反,是羅馬帝國在分裂為東、西後,西羅馬帝國經過一番戰爭,分裂成許多獨立王國,一如春秋時代。西周的封建時代,諸侯臣服天子;西歐的「封建」時代,形式上,王國和大公國的君主,由天主教廷的教宗委任、加冕,但教廷沒有軍隊,君主有自己軍隊,獨立施政。王國臣民只効忠君主,不効忠教廷。法國、德國、意大利、英格蘭以及西班牙部分地區,都在西羅馬帝國崩潰後行此政治制度。換句話說,中國是帝國統一才行封建,西歐卻是帝國碎片化才有「封建」。

西歐的「封建」王國,有三個特點。首先,權力隨帝國而碎片化。王國君主擁有軍隊,卻沒管治全國的權力。地方貴族可以有自己軍隊,他的領地就是他的小王國。然而,小王國內還有更小的貴族,在他管轄領地內,自擁騎士和軍隊,儼然君主。意大利一些富裕的商貿城市,如行議會制度的威尼斯,就是個獨立小王國。此謂之權力的碎片化。

其次,在古代中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在西歐「封建」時代,各級貴族視其領地為他自己的私產,爵位和領地可以世襲,也可以按揭、售賣或送贈。君主若要干涉,貴族可以聯合起來反抗,甚至推翻君主。英皇約翰就是如此這般在1215年被迫簽署《大憲章》。

第三,在西歐「封建」社會,騎士和軍人地位顯赫,特權多多,君主要倚仗他們管治臣民,攻敵衞國。貴族倚仗他們保衞領地。騎士是自由人,他們和君主或貴族是「契約」關係,或如戰國時的養士,或士為知己者死,或為了得到土地和利益,或因為祖先已是貴族的臣子或遠房親戚。騎士對君主和貴族,合則來,不合則去,一如春秋戰國時代的能臣、名將。

簡而言之,西歐九至十三世紀「封建」社會,類似春秋時代社會多過封建的西周。戰國時,秦已率先廢封建。國人沒將春秋時代稱為封建,何以將西歐四分五裂、沒中央政權的時代譯為「封建」呢?還把馮京作馬涼,沿用至今!

馬克思主義

丁學良認為:民國時,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馬克思將歷史上的生產方式分為三大類:古代、「封建」和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羅馬帝國時代和資本主義時代之間的社會,即西歐九至十三世紀的社會,馬克思稱為「封建」社會。他強調,這個稱呼只適用於西歐,連東歐也稱不上「封建」。亞洲的生產方式與西方不同,無以名之,稱為「亞細亞生產方式」(AMP)。由1912年起,俄國的馬克思主義者就將中國社會定性為「半封建」社會。蘇聯時代,新中國的官方文章襲用了此稱謂,至今仍未更正!

有西方學者認為:西歐的「封建」,權力碎片化,百家爭鳴,百花齊放,有利科學和工商業發展,尤其發明鉛字活字印刷後,知識普及,促成了科學革命和資本主義興起。反之,中國元、明、清三朝的中央集權制度,卻窒息了發展!

撰文 : 占飛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