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5日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於7月12日(星期三)抵達立陶宛出席北約峰會,會後與盟友韓國總統尹錫悅會面,兩人一起見記者時,被問到有關福島核電廠準備在今年夏天排放核污水問題,岸田表示日方持續監察排放其核輻射程度,假若超過國際原子能機構列明的水平,就會中止排放。
翌日,日本外相林芳正到印尼參與東盟外長會議,又以同一說明向各國大派定心丸。雖然岸田文雄目前尚未公布排放核污水的確實日期,惟以他現身說法的頻密度來看,此日該不遠矣。
經濟選擇
核污水在日語稱為「處理水」,自2011年「三一一」大地震後,福島第一核電廠把處理水排到海裏已是延遲再延遲的課題。日本文化習慣將難做的事件通通「上架」(日語稱為「棚上げ」,上了架,就看不到),「上架」了12年,儲存的處理水數量已到滿瀉狀態,與其繼續耗資興建新水庫,把它們排入大海可謂一了百了,是最實際的經濟選擇。
發生了「三一一」初期,福島縣漁民曾就處理水排放影響生計一事與政府抗爭,但12年已過,當地漁民獲賠償的獲賠償,結業的結業,今天還會繼續唱反調的,似乎沒有幾個了。
一直反對日本排放處理水的鄰國,以中俄兩國最堅定,香港自然站在同一陣線,內地為抗議日本不顧後果,對反對聲音充耳不聞的「硬排放」,禁止了日本10處地方的食品進口,表明日後有可能把禁令升級。至於香港,特首李家超亦說,一旦日本排放核污水,將跟隨國家的禁海產政策。
最為難的相信是本地日本食肆,若非趁禁運前囤積賣冰鮮,想堅持追求新鮮,隨時要休業一輪,在中日外交交鋒的cross fire下,賠上生意是避不了的。
在前疫情的全球化泡沫時期,不准出口或入口這面王牌,曾是可扭轉政策方向的良方,只是在後疫情時代,全球都慢慢習慣平日沒有這些、那些的生活。百物騰貴,脫不脫鈎,普羅大眾已無甚感覺。
對牛彈琴
岸田文雄民望不斷下跌,最新數字顯示隨時跌穿三成,反正日經指數繼續強勁,哪怕民眾支持他是因為無選擇(按照日本時事通信民意調查結果,最多人支持岸田文雄的理由是「無其他合適的人」,這個比率高達13.6%)。自民黨即使要推行爭議性政策,應該無難度可言。韓美這兩個最大盟友既然搞定,中俄兩國再多不滿,只怕對牛彈琴。
處理水流入海灣近乎定局,雖然日方聲稱稀釋後的處理水接觸過的海產並不會有特別變異,然而港人要有心理準備,未來在港可能無啖(日本海產)好食,倒不如在處理水未倒入海之前多吃。
暑假馬上開始,要吃價廉物美的刺身壽司,親自去以海膽和三文魚子聞名的北海道、最多煙鰹魚的九州及四國、以海產聞名的東京築地和豐洲等,之後還可自駕遊、鐵路遊、為小朋友寫portfolio等,何須在港捱貴魚生,與自己荷包作對?本周抽到免費機票的幸運兒,事不宜遲!
(編者按:香睿剛最新著作《笑看東瀛2》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