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7月15日

占飛 忽然文化

經理人vs藝人

藝人與經理人關係緊密,就算年代不斷變遷,每逢頒獎禮都會聽到藝人多謝經理人,如果與經理人鬧翻,甚至對簿公堂,先不論誰勝誰負,對雙方形象和往後發展,都會產生負面影響。

南韓最近有藝人與經理人公司發生糾紛,四人女團Fifty Fifty去年11月才出道,她們的洗腦歌Cupid3月底旋風式登上美國Billboard排行榜Hot 100,成為出道後最快打入Billboard的K-pop藝人,創造業界神話。

當外界預期這隊來自小型公司的女團可再創佳績之際,上月底突然爆出4位成員與經理人公司ATTRAKT出現合約糾紛,雙方各執一詞,還鬧上法庭。

當藝人與經理人公司出現紛爭,大部人會傾向站在藝人那邊,原因是大家透過歌曲、作品、訪問或演出等,對藝人(尤其是偶像派)會產生親切感,粉絲還可能視他們為親人,試問如果有「家人」要打官司,怎會不力撐?

FIFTY FIFTY團名帶有「理想」與「現實」的含義,去年推出處女作後,在南韓並未得到太多關注,後來Cupid在TikTok等短片網絡廣傳,成功突圍,成為歐美等地熱捧歌,連帶在南韓也人氣急升。

出道僅8個月的FIFTY FIFTY,上月19日以沒結算收益、無視成員健康狀況等理由,向首爾中央地方法院提出與經理人公司ATTRAKT進行解約訴訟。

較為大型的南韓經理人公司,大家較熟悉的是YG、SM及JYP,BIGBANG、BLACKPINK來自YG;少女時代、Super Junior和EXO由SM捧紅;JYP旗下有2PM和TWICE。

南韓藝人通常十來歲開始做練習生,在經理人公司栽培下接受舞蹈、歌藝等訓練,因練習生眾多,大型經理人公司選拔嚴格,也有一些練習生多年後不能出道,約滿離開。

中小型公司的藝人較少,雖未必有如家人般親密,但公司高層與藝人接觸機會較多,通常給人較溫暖有愛感覺。故網民對FIFTY FIFTY 4位成員Aran、Sio、Saena及Keena突然與經理人擘面感到錯愕。

自爆辛酸事

當然,過去不少南韓經理人用盡藝人賺錢,故外界最初覺得FIFTY FIFTY是又一批被吸血鬼經理人壓榨的新人,可是ATTRAKT代表全鴻俊5月在訪問中透露為女團籌集資金的辛酸故事後,形勢大逆轉。例如他將戴了10年的勞力士錶賣掉,以支付韓國音樂著作權協會的印花費,讓FIFTY FIFTY發行實體專輯。之後要支付專輯印刷費時,全鴻俊更變賣自己和理事的車輛,再加上媽媽出手幫助,提取了9000萬韓圜存款,才成功推出專輯。報道一出,網民普遍支持ATTRAKT,認為這家公司傾盡所有幫助新組合,猶如演藝圈清泉。

解約事件曝光後,全鴻俊一再強調不應怪責女團成員,因她們還年輕。如此包容態度,讓外界對這家經理人公司增添好感。他指出,事件起因是有「幕後黑手」,所指的是製作公司The Givers負責人安聖日,私下與南韓華納音樂洽談以200億韓圜買斷FIFTY FIFTY合同,全鴻俊更公開與南韓華納音樂副總裁對話錄音,證實他們有意搶人才。

事件令網民覺得FIFTY FIFTY成員忘恩負義,更讓人心寒的是,她們的父母私下搶先註冊團名和成員的韓文商標權,就算各人均指自己毫不知情,外界並不相信,形象一落千丈。

打官司雙輸

藝人與經理人公司進行訴訟,可能要經過漫長的時間,以致雙方均承受打官司的壓力。香港演藝圈也出現過一些與經理人鬧翻的例子,好像原名江玲的江若琳,與寰宇主席林小明的合約糾紛,由2014年開始,官司去年才完結,法官判雙方各自部分勝訴。不過,他們再向對方申索賠償,兩者的糾紛仍未能畫上句號。

經理人在內地和台灣稱為經紀人,不論在那個地方,也不管叫法,其實都是一種互惠互利的關係,有悠久歷史。遠於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時期,從事商業交易、撮合、收取佣金的中間人,通常稱為「牙人」、「牙郎」等,他們工作的單位稱為「牙行」,為什麼以「牙」做稱號,有一說法來自司馬光的《資治通鑒》:「牙神、駔儈也。南北物價定于其口,而後相馬貿易。」就是說,販賣馬匹的中間人,透過驗證馬匹牙齒分辨好壞,故稱為「牙人」。

現代經理人管理藝人業務,須要制定發展策略、整理宣傳等,與古代「牙人」有些分別,但如要成功將藝人或歌手成功推廣,都要靠經理人「牙力」。

合作不下去也不一定會不歡而散,不少藝人和經理人能好來好去,就如千禧年代出道的女子組合Cookies,已經解散多時,最紅的鄧麗欣較多出現在電影和電視劇,隊長傅穎則長期留在內地發展,她在十多年前仍未約滿之時,便向經理人公司金牌大風提出解約,最後和平分手。

FIFTY FIFTY官司仍有很多變數,案件上周正式開審,經理人公司代表全鴻俊已經伸出援手,指事件是「110%錯信製作公司」,還指未能與成員們聯絡,希望雙方見面和解。無論法庭最後如何裁決,雙方為官司付出的時間和精神都難以用金錢衡量,堅持打下去,FIFTY FIFTY和ATTRAKT都是輸家,只差在輸多輸少而已。

撰文 : 占飛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