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0日
「負面偏差」之說對美國育兒、教育以及企業管理都有廣泛影響。
這些年,美國流行正向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此學說認為:要孩子健康成長,須盡量讓他們開心快樂,減少負面情緒,因為負面情緒會打擊孩子自信,導致長期情緒低落。教養兒女,應多讚少罵,多鼓勵少批評,多表揚其優點,少提其缺點和弱點。
有學者計算過,對兒女說話,鼓勵和批評的比例應是5比1,即是說,每批評1次,應讚美5次,減低孩子的「負面偏差」。父母如此,教師、訓導主任亦應如是。否則,孩子在家受讚受捧,在學校被同學低貶、老師有彈沒讚,豈非破壞孩子自我形象?打擊孩子自尊?
管理學家提議,企業老闆和管理階層應仿效,對員工盡量以讚賞、鼓勵代替批評和責備。這樣能讓員工更認同公司、更努力工作。有學者甚至提出所謂「正向比例」(positivity ratio),管理階層對員工的說話,正面比負面達3至6比1,最能鼓舞員工士氣,卻未被證實。
對孩子和他人如是,對自己更應如是。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神經心理學家Rick Hanson,在Hardwiring Happiness: The New Brain Science of Contentment, Calm, and Confidence一書中,指出「負面偏差」會讓人抑鬱、情緒低落、損害人際關係,須以靜坐、默想等等方法,「治療」心理創傷,以正向的體驗和思想,代替負面情緒和悲觀想法,減少焦慮、壓力等等。
他認為:人腦擅於從錯誤──即負面經驗──中汲取教訓,卻拙於從正向經驗中汲取。最簡單的方法是,每晚臨睡前,不要想你的煩惱,憂慮各種難題,反而想想當天,你做了什麼好事,完成了什麼工作,跟哪個同事愉快地談話,吃過什麼美食,投資賺了多少(蝕了就不要想)……總之,讓自己心境愉快地入睡。久而久之,就可以將「負面偏差」扭轉為「正面偏差」矣!
撰文:占飛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