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30日
副刊專欄文章,內容是否應談風花雪月多一點?什麼金融秘史、富二代結婚沒註冊等等,怕不怕過於沉重?不過筆者相信,不少透過網上瀏覽或傳閱的讀者,可能根本不知道文章所屬位置,採取開放式閱讀態度,寫什麼,大家便看什麼,反正就是熱愛文字、喜歡長文。
在金融圈打滾數以十年計,見證小島易主再易主的歷史,亦見盡港人百態。香港這道風景,就是由不同立場、不同光譜、不同層次、不同學識的人交錯編織而成,整個社會複雜多元,又同時共融,這才是香港最重要價值,沒有之一。記得十數年前,與一位財金界人士開會,他提出一句「求同化異」,深深烙印腦海,為什麼?
自己不才,聽得較多是「求同存異」,如今「存異」怎麼變了「化異」?即是與以往不同,由和而不同的共融,將層次提升至「和而相同」,我用盡辦法化解你的異議,務求讓你同意我的觀點與立場。當然,不說是好是壞,只能說歷史長河不斷推進,無論存異或化異,皆反映當刻社會的特色。
成為多元城市,香港擁有不少「世界級」奇才,當大家認為「香港第一抽水王」,是以事業、生命來「抽水」的林作,可能有關綽號轉眼已被「行走的抽濕機」(娛樂媒體特別冠名)肥媽取代。
有朋友問我如何評價林作和肥媽,我答:「或許他們的作風與我背道而馳,我不認同卻會理解,亦會捍衞他們繼續抽水的權力。」當然,前提是不要違反在地法律。
「抽水」是香港文化之一,面對細小而開放的市場,無論現實或網上世界,香港滙聚來自四方八面專業人士,這時要在網絡世界跑出並不容易,除非不斷乘風破浪,坐上熱門話題流量的順風車。肥媽深諳此道,由形象設計師張學潤過身、台灣爆出#MeToo事件,到Beyond已故主音黃家駒六月三十日忌辰,你總會找到肥媽的身影。
姑勿論讀者們喜歡他們與否,肥媽或林作的策略就是瞄準時下熱話,再來招感同身受或發表意見,例如大家正在關心#MeToo之餘,居然想到肥媽被騷擾,是幸運還是不幸?在求同存異的想法根深柢固,我不會要求肥媽停止「抽水」。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