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6月28日

譚淑美 訪談錄

老牌裁縫店第三代王文虎 顧客由世界海軍變海歸中國人

香港向來是遊客找裁縫度身訂造衣服的天堂,但成衣以至快速時裝的出現,打破了舊有遊戲規則。王文虎(Tony)是老牌裁縫店「福興父子」第三代傳人,家族生意自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於上海創立,四十年代尾舉家移居香港,店舖歷經多次搬遷,對上一次是去年交還重建的灣仔海軍商場舖位,然而,「逼遷」並沒有打沉今年72歲的Tony。

他仍然有心有力,早着先機的是——他很久以前買了中環一個商廈單位作貨倉,現時這個貨倉轉為裁縫店,繼續為香港這個訂造衣服天堂出一分力,接待的客人由往昔來自世界各地的海軍,變成今時今日為數不少的海歸中國人。

連問Tony兩次,早早買下現時作為店舖的單位,自覺明智嗎?

他不置可否,只說:「八十年代買的,那時我回流香港幾年了。」他指父母從沒打算買舖,只有他一個勁堅持要有個地方做貨倉。「我唔理!我要有個office,用來放嘢都好吖。」

身形壯碩的Tony,是日只穿汗衣上鏡做訪問,頸上搭着一條軟尺。他指着店內的多個古老大櫃以至玻璃櫃枱道:「全部都是由海軍商場搬過來的!」他敲一敲枱面,「五十年代到現在了!」

他不忘鳴謝母親:「雖然這單位好鬼平,但當時都係阿媽畀錢——我亦有向銀行借錢。」

「福興父子」在香港搬過許多地方,機利文街、舊華人行、中建大廈,直至1994年搬到灣仔海軍商場,在那裏做了接近30年,才遷往現時位於中環威靈頓街的一幢商廈。

 

4日做300套西裝

店面大約500方呎,除了堆疊如山的布匹、已為客人做好的大衣,還有很多來自歐洲的食材。他回憶搬離海軍商場舖位情景,以「混亂」來形容:「因那兒大很多,差不多有千多呎!」海軍商場的舖位雖然是租的,當時卻有很多海軍在那兒上岸,生意接不停。「他們一落船,第一日就來做衫,然後第四日就收貨離開。」高峰期,店家4日內能做好300套西裝!

昔日的海軍「大軍」,早在海軍商場清拆前已不復見,Tony指客人來源現時主要是「香港人、舊客介紹」,以及「疫情前,很多機師、美國公司的員工;但疫情後就無了,因很多美國公司已撤離香港。我們現在積極開拓中國市場,包括利用Instagram、朋友介紹。這些中國客人多是在美國有大屋,深圳又有大屋,來到香港住酒店的海歸派,全部識講英文。」

Tony年少時曾負笈加拿大,於威爾弗里德勞雷爾大學(Wilfrid Laurier University)取得經濟系學士學位,所以他講話時夾雜很多英文,例如他問記者:「你飲唔飲juice呀?」他的店現兼賣雜貨美食,文末再談。

Tony誠懇地說,對於不同行業,他會推薦不同衣料。「例如我有個客人,做貿易生意的,有時要上台講話,我建議做一些較花弗及淺色款式,這樣可吸引別人注意力;保險業呢,有些少暗紋較好,因他們要出席一些會議,所以都會建議做多個基本款,如藍色、墨綠色的;至於marketing sales,也要花弗一點款式;銀行家、律師通常都做保守式樣——香港律師,總會選一套黑色的。」

問他「花弗」是什麼意思,他指着一件灰藍撞色格子外套,「呢件夠唔夠花吖?」他問。

被媽媽騙回港接棒

上世紀七十年代,Tony在加拿大念完大學,並沒立即回港加入父親掌管的這間裁縫店,而是於加拿大的銀行工作過。「好苦悶!在銀行做個主任仔囉!」他苦着臉道。回港的契機是媽媽騙他父親生病了。「返到嚟,原來唔係嗰回事!」他話鋒一轉:「雖然如此,我那時在加拿大讀書,暑假時是會回港在舖頭幫手的。為了接班,我還專誠去夜校學裁剪!」

Tony指父親從沒親自教他做衫,也對他是否繼承祖業沒意見,接班只因「阿媽不停游說我」。過往有訪問說他媽媽會做旗袍,他澄清沒這回事,「她負責煮飯,煮給店內二三十個員工吃,每天煮兩餐,人人都說我們伙食好!她好威水!」

時移世易,「福興父子」所有做衣工序已外判。「美麗都(尖沙咀一幢大廈)有一個工場,接不同裁縫店的生意。不過,他們主要再轉交給內地師傅做。當衣服完成後,客人若要改動,也在美麗都的工場進行。美麗都的師傅主要是香港人。」他簡單地講述流程。

外判工序始於10年前。「以前我哋有師傅喺店舖」。他解釋轉為外判皆因「有單無問題,無單班友(師傅)就賭錢,差佬來冚檔——呢啲事太多,令人頭痛」。他摸摸額頭說。

至於他自己,雖然懂得做衫,不過,他形容目前工作重心放在「湊客」。

然而,假手於人,如何保持質素呢?

他指自己會驗貨及熨衫,「熨工好重要,一件衫熨咗靚好多,佔整體得分15%!」又謂:「你現在要我自己做一件衫出來都幾辛苦。我父親以前也是負責管人。我當年學師,是媽媽堅持我去學,她說:『你要繼承父業就一定要學懂做衫所有程序!』」

中東客用雞蛋溝通

過去近30年為海軍做衫,他印象最深的是什麼客人呢?

「有一個海軍,在香港邂逅一名菲律賓工人姐姐。他因此來了香港3次,大約一兩年後再來港時,他告訴我,要做一件禮服,讓他跟工人姐姐在香港結婚時穿。我們一天就完成,他也順利完婚。」

另一個他印象較深刻的客人是1960年代光顧的美國人。「他作為第一批去日本教英文的外國人,你想想有多好賺!他由下午2時坐到凌晨12時,我們不停為他改衫,他連廁所都不去,只飲了幾樽可樂,夜晚坐『嘩啦嘩啦』回九龍,因他第二天就要離開香港。」嘩啦嘩啦即以前載人往返港島與九龍的電動小船。

「同樣是六十年代,我試過接待一班中東佬,他們是第一批做日本電器代理回中東出售的商人。他們懂日語,人很好,每次都去半島(酒店)買蛋糕給我們吃。」但他們的英語不太好,為了溝通,「拿兩個雞蛋放在褲襠,以表示這裏要有足夠空間!哈哈哈!」Tony大笑道。他亦認為這批中東客是他見過最濶綽的客人之一。「一出手畀幾百蚊貼士!嗰時幾百蚊好厲害㗎嘞!」

至於最精打細算的,他指是菲律賓人。「他們很多只做外套,不做褲子,因為褲子在菲律賓的價錢只是香港十分一!但西裝外套,菲律賓的布料不好!」

Tony現時沿用五十年代的裁縫訂單,即是以人手在訂單寫下客人尺碼及要求。與此同時,他亦擁抱新科技,包括有一個看來頗專業的官網、IG賬戶等。雖然IG帶來不少客戶,可是他仍覺「做得很差」。他解釋:「帖文有人幫我搞。我搞不來,我不屬於這個時代。」

現今社會,不止成衣成行成市,快速時裝的冒起,更把度身訂造的裁縫店迫到市場邊緣。「訂造其實不貴,我們西裝連褲只收約3000元——你去外面買都不便宜啦,但我們做到這個level呀,而且我有的是:料(靚布料)!唉,現在很多人都未入過裁縫舖,那不妨先做一件,試一試!」他呼籲。

為了迎接新市場——中山裝他也接來做。「現在很多人因要回內地開會,所以做中山裝。你看我們用的是馬海毛(mohair wool),當你穿這種料子做的中山裝,you will shine!這是一種很令人突出的衣料,因為它夠挺。」

問他還有什麼選料心得,他想一想答道:「如果做褲,不要用cashmere(羊絨),因很容易磨穿,cashmere主要用來做大褸。」

Tony的店,現時有三分一是放凍肉、果汁的貨架及冰櫃,他是否要轉型做雜貨店呢?——在訪問期間,他接到一個客人電話,對方向他訂購一批小牛肉(veal)。

「這生意是偶然做的。」他帶點無奈地說:「可我在COVID時蝕得很厲害,因那時的人不開派對,而這些肉類都是新鮮且很高級。何況,這一行業,香港的競爭太大!」

 

王文虎(Tony)小檔案

身份:「福興父子」老闆

學歷:加拿大威爾弗里德勞雷爾大學經濟系學士

家庭狀況:已婚,育有兩女

 

撰文:譚淑美

[email protected]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