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5日
凡夫俗子常犯下自己亦不自知的錯誤,就是過分盲目、過分相信自己。當然,這類凡人包括筆者及一眾金融市場炒家。炒家與一般凡人的分別在於,炒家經常檢討自己策略,即使這一秒過分相信自己,下一秒可以全盤否定重新開機,所以資深炒家在嚴守止蝕下,車毁人亡的機會相對較少(除了炒家外,轉軚比火箭快的還有一眾財演)。對於過分相信自己與全盤否定自己,有些時候,可能只是一線之差,且看怎分。
身邊很多炒家,所謂炒家是那種沒有固定職業,待在家中或證券行的全職炒家(金股滙油商品期貨樣樣炒),記得滙豐銀行(00005)早前停派息時,曾跌至二十八元甚至跌穿供股價,不少朋友認定滙控「死梗」,說什麼切忌撈底、一股不留為上策等等,他們甚至身體力行參與沽空或造淡滙控,這是過分盲目、過分相信自己;誰知不到一兩星期,見滙控股價不似預期般慘烈,他們又全盤推翻自己的決定轉沽為揸。
讀者們可以說這是炒家特色,All or none二選一,故事重點不是他們有多盲目,而是他們見勢色不對極速轉軚,轉沽為揸。對於身邊朋友或財演們的轉軚見怪不怪,心底甚至頗欣賞,這種將決定權交由市場的做法。炒家朋友由相信自己,到否定自己,決策變化源自市場提供的客觀數據(例如股價),即是當股價見底反彈,任你多相信自己編撰的故事也好,亦會狠心止蝕平倉。
過去一段時間,市場一直憧憬樓市,在二月通關後有小陽春,甚至大陽春,事與願違,通關對樓市帶來衝擊有限,甚至僅集中在新地(00016)及長實(01113)等新盤身上,二手樓市繼續淡靜,這是客觀市場數據告訴我們的事實,而我們主觀盲目相信的是,通關有助樓市反彈、政府推行高才通會刺激樓市等等。炒家們會尊重客觀數據作出相對決策,例如減價沽樓等。
除了二手樓沒有起色外,最近高力國際(Colliers)關於甲級寫字樓的報告,稱四月時香港甲級寫字樓空置率創有紀錄新高,達到百分之十四點七三,數據甚至較美國曼哈頓及新加坡為高。這個客觀市場數據說明什麼?
甲級寫字樓空置率高企,是那種特區政府不能視而不見的高度,不能再欺騙自己說眼前一切正常。當官員說輸入外勞、引入專才時,甲級寫字樓空置偏高的數據,就連你引入來自內地的勞動力,亦不足以填補外資企業撤出香港帶來的衝擊。即是一邊補水,另一邊卻不斷漏水,如果官員們用炒家思維,可能會不斷檢討不斷改動政策,先穩住撤出的外資。
關於寫字樓空缺,明天再談。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