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0日
近年要看完一本長篇小說,很難,不是沒時間,是難在要靜心地看完。村上春樹新作《城市及其不確定的牆》還未有機會看,他的雜文反而經常翻看。
村上的雜文,有時可能只是三兩句話,便能幫我平息生活上的紛紛擾擾。
記得有讀者在村上答問網站留言,指有人說,與其花時間多愁善感,不如清潔廁所來得更實際。他就此問村上意見。
村上答:洗廁所也很重要,不過,洗廁所是不是也有傷感的可能?
明明正在傷感苦惱,卻被訓話有時間不如把廁所洗乾淨更實際——上一輩普遍有這種思維,我是理解的:以前生活艱難(現在也不易啊),去街市買餸,邊行邊計,腦裏盡是柴米油鹽;每朝早睜開眼,身體就奔波勞碌到夜晚,哪有感傷的時間?還有多餘時間的話,「不如清潔廁所更實際」。
生活這回事當然很實際。然而我們知道,生活,也有看似不很實際的部分。廁所邋遢,談不上活得好;有個乾淨廁所,也不等同活得好——兩者有關係卻又不含絕對因果關係。
其實,我們不就是這樣生活的嗎?一邊切菜炒餸的同時,一邊也有煩惱的理由;吃飽洗碗的同時,也有嘆氣的理由,胃填滿了,心可能仍空虛;躺在軟綿綿被窩內,也有無法安眠的理由——而這些那些理由,可能大都很「不實際」。
也不是說先處理好實際的事,有多餘時間才再去梳理不實際的部分,畢竟實際的事永遠沒完沒了——這一刻廁所洗乾淨了,下一秒又污糟;廚房的水喉修理好了,又輪到落雨時窗邊滲水……還未計工作那八至十二個小時期間要解決不斷湧現的難題。實際要做的事,永遠做不完。
不實際的事,大概只能在時間空隙中去梳理;或者採用村上提議方法,一邊洗廁所,一邊感傷,實時面對實際與不實際。
訂戶登入
上一篇: | 中日餐館最大距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