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6月3日

張總 毋枉管

「不稱霸」五十年

元末群雄中,只有朱元璋最後成功稱帝,史家分析其因有三,最主要原因是在元至正17年(1357年),朱元璋接納朱升建議「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戰略,免卻四面受敵之苦。

要知道,那時朱元璋只是小明王屬下郭子興的一個部將,郭子興死後,才授予副元帥一職;直至郭子興的兒子也戰死,才可統領郭子興全軍,但上有小明王,群雄環伺則有陳友諒、張士誠、徐壽輝等,一旦自己稱王,立刻便告四面受敵,而自己卻實力不足。

1972年,毛澤東從歷史中得到靈感,乃有「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的倡議,那年正是尼克遜訪華,美國和盟友俱實力強大,而中、蘇又不和,故此「不稱霸」的倡議,正是免了落入四面受敵的危機。

朱元璋忍了約7年,到1363年大破陳友諒,才稱吳王,這時大敵只餘下張士誠,朱元璋到1366年才破張士誠,到1367年,命徐達北上,破開封,陷大都(北京),元順帝北逃,朱元璋才真正稱帝,由「緩稱王」到當上明太祖,一共用了逾10年。

中國由毛澤東「不稱霸」(1972年)到中美建交,用了7年;到中國進入WTO,用了29年;到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2010年),用了38年,「不稱霸」仍在繼續,但美國人的理論是「國強必霸」,所以為令中國不強,用上中下三路進攻,上的最高科技,要禁華為5G強大,禁半導體出口中國,不准中國學生赴美學科技;中則要美企移轉產業到越南東盟等地;下則培養印度取中國而代之,但最終能否成功,還是中國「不稱霸」政策奏效?

時至今日,美國視中國為對手,「競爭者」只是口術,不管中國稱不稱霸,美國兩黨看來已有共識,但美國只佔世界人口4%,只要除中美外其他78%人同意中國「不稱霸」就好。

此外,「深挖洞,廣積糧」是必須繼續的,因中國目前一年糧食產量1.3萬億斤,計劃增加千億斤產量,還要保證質量;「深挖洞」策略最重要是改進科技技術,據澳洲戰略政策研究發表的報告指,在44項技術領域中,中國已領先其中37項,而美國只領先7項。接下來,如何在2023年確定6G技術的領先地位,便是表現「深挖洞」的成效,日後形勢自有分曉。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