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5月16日

陳頌紅 麗都美識

小約翰變大約翰

人生中買的第一條「名牌」牛仔褲,是日本的Big John。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它可是我和一些喜歡裝扮的同學心目中「牛仔褲界LV」。如果記憶沒出錯,當時的價錢接近五百元,不便宜,我要儲起課餘兼職教琴的錢才買得起。

那條牛仔褲的藍剛剛好,不太深不太淺,配搭什麼顏色上衣都漂亮。質地舒適,看上去堅挺但柔軟親膚,唯一缺點是褲腳太直。拿給改衣師傅,請她把褲腳修窄。她多次提醒,太窄的話,腳掌難以穿過,但我仍堅持要最理想的窄度。

結果當然是受了教訓。每次要穿都花十幾分鐘,又拉又扯,腳掌扭來扭去,差點練成軟骨功。不過成功穿上之後,站在鏡子前總是覺得好滿意,之前的辛苦都屬小事。

有一天把它洗乾淨晾在露台,忘記用衣夾固定好,放學回家發現牛仔褲消失了,只剩下空衣架。衝下樓去找,遍尋不獲,心痛得連晚飯也吃不下。

Big John前身是日本岡山兒島的制服工廠「丸尾服飾」。一九六四年,為了挽救生意一落千丈的制服生意,開始生產牛仔褲。要令百貨公司售賣他們的產品,就要構思一個聽起來似外國品牌的名字。丸尾的業務負責人迷信名字中有「n」就會有好運,例如日產Nissan、麒麟Kirin,以及另一個正在冒起的牛仔褲牌子Edwin等。丸尾社長名字是尾崎小太郎,小就是Little,而太郎等於美國的John,於是想把牌子名改為「Little John」,不過業務負責人又擔心,叫Little John好像在暗諷社長一百五十公分的身高,便索性把Little改為Big,變成「Big John」。

他們的牛仔布貨源來自美國,在品牌上標明「正統西部牛仔褲」。當時年輕人對美國貨趨之若鶩,很多人「以為」Big John是來自美國西部的走私貨,異常矜貴,竟然引起搶購潮。丸尾服飾轉型成功,也創造了流行一時的牛仔褲(David Marxac《洋風和魂》)。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