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6日
有了互聯網,往昔想讀未能讀的文章,如今讀到了,其樂何如!王爾德(Oscar Wilde)的The Truth of Masks,已有他一貫玩世不恭的作風。全文都沒講過面具,卻在文章結尾冒出一句:The truths of metaphysics are the truths of masks(形而上學諸真理就是面具諸真理),令讀者如墮五里霧中,摸不着頭腦。
王爾德這篇文章,旨在駁斥當時一些評論家說:莎士比亞不大注重服裝和布景。王爾德洋洋灑灑地寫近一萬字,舉了無數例子證明:剛剛相反,莎士比亞極之重視服裝和布景。比如上演《馬克白》和《王子復仇記》,不單喪父的哈姆雷特要全身穿黑,莎翁還要求在劇院內兩側鋪上黑布幕,製造恐怖和悲劇氣氛。近代金碧輝煌的劇院也沒這樣做。
服裝方面,王爾德指出:莎劇力求真實的程度,後世無法比擬。當時,一名皇室官員看了《亨利八世》後,寫信給朋友,驚嘆演員的服裝幾可亂真,連Anne Boleyn髮上的珍珠,也真假難辨。事實上,在劍橋上演《李察三世》時,為求真實,製作人竟能向皇室借到李察三世及其臣子穿過的服裝,給演員穿上。試問:現今有沒有可能真的借到滿清皇帝穿的龍袍呢?
《羅密歐與茱麗葉》最後一場戲,莎士比亞要求墓穴布置成婚禮的新娘房一樣,後世演出反而沒有遵照莎翁指示。正因如此,才會遭人狠評莎士比亞不重視服裝和布景。王爾德認為:莎士比亞深明戲劇是幻象(illusion),觀眾來看戲,皆想脫離現實,暫忘生活苦困,置身larger than life的過去(《凱撒大帝》),或領略異地風情(《威尼斯商人》),乃至子虛烏有的夢幻世界(《仲夏夜之夢》)。幾百年前的觀眾,跟今天看漫威超級英雄電影的觀眾一樣,要看令他們驚嘆的「奇觀」(spectacle),莎士比亞便給他們「奇觀」。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