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5月17日

占飛 忽然文化

迷上《大神勃朗》

張愛玲在《談女人》寫道:「如果有這麼一天我獲得了信仰,大約信的就是奧涅爾《大神勃朗》一劇中的地母娘娘。《大神勃朗》是我所知道的感人最深的一齣戲。讀了又讀,讀到第三四遍還使人心酸落淚。」

尤金奧涅爾(Eugene O'Neill, 1888–1953)是美國民族戲劇奠基人。有評論稱:「在奧涅爾之前,美國只有劇場;在奧涅爾之後,美國才有戲劇。」他在1936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張愛玲說的《大神勃朗》,原名The Great God Brown,1926年首演,主題類似奧涅爾的半自傳傑作:Long Day's Journey into Night。1962年拍成電影,Sidney Lumet出任導演,Katharine Hepburn主演。如果兩劇兼看,更明白《大神勃朗》的用心。

《大神勃朗》講兩個好朋友:大神勃朗和狄安的故事。兩人都戴面具演出,因兩人都不敢表露和面對自己真我。兩人同時愛上馬嘉烈,她最後下嫁藝術家狄安。勃朗當上成功企業家。狄安是個失敗藝術家,在鬱鬱而終後,勃朗戴上他的面具,做馬嘉烈的丈夫,卻愈來愈憎恨自己。他只能向妓女Cybel訴苦。勃朗死後,馬嘉烈對着狄安的面具起誓,永遠愛他。究竟她是愛戴上面具的狄安/勃朗?還是面具下的狄安呢?

象徵地母

張愛玲大為感動的不是勃朗、馬嘉烈或狄安,而是妓女Cybel。她全劇都不戴面具,象徵地母,「一個強壯、安靜、肉感、黃頭髮的女人,二十歲左右,皮膚鮮潔健康,乳房豐滿,胯骨寬大。」張愛玲認為,人在世時總得戴個假面具,「(地母)替垂死者除下面具來,說:『你不能戴着它上床。要睡覺,非得獨自去。』」她讚美地母:「這才是女神……女人縱有千般不是,女人的精神裏面卻有一點『地母』的根芽。」

張愛玲大為感動,因為男人對着地母才能坦露真我?抑或女人最可貴的是她的「地母本能」?她自己,遇到胡蘭成,就「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裏。」

撰文 : 占飛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