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3日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本周訪問南韓,以行動火速回應早前南韓總統尹錫悅提出的「穿梭外交」邀請,會後兩國雖然沒有發出任何聯合聲明,但岸田行動卻處處向南韓示好,如上月尹錫悅公布,要求韓國企業資助賠償二戰期間日本佔韓時的徵用工,卻被反對派大肆批評向日本低頭,這次岸田訪韓並沒有忘記尹錫悅友善之舉,主動發表講話對徵用工悲慘經歷「痛心疾首」;又邀請韓國政府派調查團到福島視察核污水排放。日韓兩國領導人關係如此親密,近十年來實屬少見。
韓日的歷史情意結,比中日還要深切。日本在十六世紀中葉,豐臣秀吉有感國家土地不足以冊封諸侯,曾兩次派兵攻打朝鮮半島,兩國兵刃相見的干戈歲月直到豐臣秀吉忽然病逝,才得以告終。
十九世紀明治維新後,「維新三傑」之一西鄉隆盛又萌生同樣念頭,提出「征韓論」,結果被其他政府要人趕下台,並以內戰收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日本派兵攻陷並合併整個朝鮮半島,由明治維新元老伊藤博文(以前一千日圓紙幣的肖像)出任第一任朝鮮統監府統監,惜數年後被地方武裝勢力暗殺。
可見韓日戰爭史幾乎一面倒以前者的敗戰告終;反日在韓國永遠有市場,親日立場幾乎無立錐之地(然而韓國人民喜歡遊日消費,總消費額位處前列),熟知歷史,便知道尹錫悅現今所為,是如何艱巨難行。
危機令韓日親近
韓日轉為親近,誠然是現實所驅使。20年前,當朝鮮半島爆發導彈危機之際,中國、美國、俄羅斯、南北韓以及日本曾舉行一連串六方會談,試圖以不同誘因令時任北韓黨總書記金正日放棄發展核武。可惜,年復一年,金正日政府只是拿到援助就喊停,錢花光了便故態復萌,自2008年後日韓政府就沒有意願繼續參與六方會談。
美日韓因利益結合
本來,六方會談是中俄兩位鄰人發揮最大積極作用的舞台,其實,朝鮮半島無核化對兩者並無切身利益,既然談不攏,就任由會談曲終人散。往後十年,韓國經歷李明博和朴槿惠兩任總統後,政權又落入親北韓的文在寅手中,日韓關係在其政府主導下步入冰河期,已是後話。
自俄烏戰爭爆發起,世界局勢已從全球化時代的「有話慢慢說」,逐漸回歸冷戰時代的「埋堆後才講」(with us or with them)局面。
文在寅未有因親北韓立場而拿到經濟或外交上利益,尹錫悅接任後決定走相反路線,親美親日親西方,只能說無可厚非。看到烏克蘭今天依然戰雲密布,韓國政府與美日親近,碰上國難之時軍事經濟援助一定不少,朝鮮半島日後局勢愈緊張,美日韓三方關係愈緊密。六方會談被時代淘汰,餘下的三方因為共同利益再站在一起,什麼歷史舊恨,相比之下微不足道。穿梭外交之重要性,在於持續舉行和持續發酵,有沒有「階段性」成果和結論,已不在議題之中呢。
撰文 : 香睿剛
(編者按:香睿剛最新著作《笑看東瀛2》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