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5月3日

程偉權醫生 醫道講健康

醫管局「十年醫院發展計劃」最後衝刺 增約6000多病床94手術室

10年時間,不短,但猶如馬拉松,始終會有衝刺一刻。

醫院管理局在43間公立醫院和機構中,甄別了11間要重建或擴建的醫院,連同興建一間新急症醫院、3間社區健康中心和一間支援服務中心,成就醫管局第一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不經不覺我們已經跑到最後一里路,醫管局正就最後3間醫院尋求立法會撥款支持,包括北區醫院擴建計劃、瑪嘉烈醫院荔景大樓擴建計劃及廣華醫院重建計劃第二期。

興建一間新醫院不容易,在一間營運中的醫院施工重建或擴建,説易亦行難。醫管局轄下醫院過半數建築物已落成超過30年,設施和設計逐漸追不上社區需求,當局於是為各醫院制定發展計劃,按緩急先後定優次,勾畫出其第一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更獲政府預留2000億元撥款作為財政承諾,得以放膽推展計劃。

設施藏心思

馬拉松講求節奏與步伐,醫管局按部就班為各計劃工程籌備,按推展進度向立法會申請撥款,我們上月中已經就3間醫院的擴建或重建計劃諮詢了立法會衞生事務委員會,稍後將會經立法會工務小組委員會向立法會財務委員會申請撥款,一步接一步完成計劃。

2001年啟用的瑪嘉烈醫院荔景大樓,面對人口老化,需求日增,於2019年已經展開擴建計劃。擴建後的荔景大樓將由現有大樓及新擴建的12層大樓兩部分組成,病床將由目前268張增至840張,並由內科及老人科復康及療養服務,擴展至外科復康、骨科復康及紓緩治療服務。未來的荔景大樓設計上亦有不少新構思,將會增設快速測試及化驗室,並加強放射診斷服務,引進復康治療新儀器;病房樓層亦將附設小型康復中心,治療師可為行動不便的病人進行復康治療,病人到時應可感受到設施內藏心思。

最終一里路

北區醫院在1998年投入服務,一直與聯網醫院肩負在北區、沙田、大埔救急扶危的重責。然而,二十多年來新界東人口在增長且老化,當初規劃的600張病床難以滿足將來須要。擴建完成後,北區醫院將可倍增住院服務面積,添加約1500張病床,並增設不同專科及臨床設施,現有的急症室、手術室及深切治療病房等服務亦將遷至新急症大樓內,以集中和理順緊急服務流程,重塑病人就診歷程。而現有醫院大樓亦會進行翻新,並與新急症大樓連接,結合綠化休憩地帶,成為一個綜合醫院建築群。工程所要營造的不單是面積,更是面貌,還有體驗。

廣華醫院於現址以百年樹功立業,早跟社區的地貌人情融為一體了。大家可知舊院近日換新貌?第一期的重建已經竣工,並準備投入服務;途人「足不入戶」便可「看透」大堂,一睹屹立百年的文物館,設計上可算是工程毋忘人情。而醫管局隨即為第二期重建做好準備。重建計劃完成後,廣華醫院會在九龍中聯網內,強化其緊急醫療服務和專科護理服務的角色,各臨床專科會在以病人為先的環境下提供日間醫護服務,從而減少病人的住院須要。日間醫療服務中心更會提供新的內科腫瘤科服務,包括前線治理、診症服務及化療計劃。重建後的廣華醫院還會重置東華三院現時用以提供中醫藥服務和預防護理服務之設施,供應自負盈虧病床的中西醫部住院服務。

一步一步走來,欣然發現這已是第一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中最後3間申請撥款的醫院,餘下的就是兩所社區健康中心。而個別醫院例如靈實醫院擴建計劃已經完成並啟用。相信我們已走到最後一里路,就如一個馬拉松選手,滿懷興奮報捷的力量,促使我們走下去,過往的大膽規劃會逐一實現,額外約6000多張病床、約94間手術室,很快不再是冷冰冰的數字,而是一個個受惠病人。

醫院工程的規劃,不只是馬拉松,也是接力賽。申請撥款過後,醫管局會繼續監督不同工程,按計劃將實景呈現於公眾眼前;在進行第一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的同時,我們也要開始接力跟進第二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

醫療服務沒有終點,只有永遠向前、永不停步。

撰文 : 程偉權醫生_醫院管理局策略發展總監

 

[信健康] 醫院重建改善服務,支援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