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5月3日

張綺霞 訪談錄

與張國榮情同姐弟 經理人陳淑芬以紀念活動延續思念

20年前的愚人節,人稱「哥哥」的張國榮去世,震驚很多人,接下他死前最後一通電話、身處現場的經理人陳淑芬(Florence),多年後提起,仍難掩激動情緒。在哥哥逝世後,陳淑芬最初數年避免回看其生前片段及物品,透過籌備紀念活動,她終於「覺得舒服一點」,找到與傷痛共存方式。

最近她策劃哥哥的紀念音樂會,又策展「繼續寵愛.張國榮紀念展」(即日至10月9日,香港文化博物館),希望人們記住這個為藝術鞠躬盡瘁、敢於打破既有框框的巨星。「許多事別人不敢試,他卻敢做,認為舞台上什麼也可表現,不一定遵從既有形式,否則不會有進步。」

 

陳淑芬在演藝圈多年,有「金牌經理人」之稱,旗下有羅文、梅艷芳及張學友等,張國榮是她第一個簽下的藝人,多年來除了工作夥伴,更是摯友。她在1970年代加入華星娛樂任秘書,負責引介外國表演者來港,從訂酒店、申請簽證、接待到宣傳工作一腳踢。「那時粵語流行曲未興盛,從古典音樂到流行音樂表演也有。」

李香琴介紹認識

當時香港沒有學校傳授舞台製作知識,她和工程人員都得自行摸索,向外來人員偷師,累積經驗。在電視助力下,粵語流行曲興起,改編日本歌成廣東歌似乎大有可為,公司與日本的音樂版權組織簽下代理合約,不用先付版權費,可隨意將日本歌改編,大大減省製作成本,她被派做開荒牛,成立唱片部。

陳淑芬笑言,起初沒有人脈和資源,向電視台叩門常食閉門羹,只能靠日本合作單位通知她哪個劇集售出,再製作廣東話版主題曲,游說電視台買下。唱片部不被看好,無法請當紅歌手演唱,於是她物色年輕新進,由此看中1977年贏得麗的電視「亞洲歌唱大賽」亞軍的張國榮。「那時歌手多做靜態表演,他卻不一樣,很活躍,穿着紅鞋唱American Pie。」

有次陳淑芬出席「琴姐」李香琴的茶樓飯局,哥哥剛好在房外用膳,於是請琴姐幫忙介紹,直接邀請他加盟。「碰巧他完了之前合約,一口答應。」從1981年開始,這經理人情誼一直延續。其後她與無綫合辦新秀歌唱大賽,簽下得冠軍的梅艷芳,她和哥哥憑改編大量日本歌走紅,華星由此成為本地主要唱片公司之一。

雖然兩個都是新人,但華星決定花些金錢與心思在唱片包裝上,設計複雜,讓翻版無法輕易複製,成功推高銷量。「歌星終於可以靠唱片搵食,毋須兼顧其他工作。」例如這次展出的《為你鍾情》(1985)白色黑膠碟,是當年全港第一張,隨後的Stand Up(1986)黑膠碟共推出4種顏色:黑、黃、綠、紫,吸引人收藏,賣出四十多萬張,破當時銷售紀錄。

加入華星前,哥哥給人青澀、唱功一般的印象,《風繼續吹》(1983)後形象一變,人們開始關注他,1984年以Monica奪得十大勁歌金曲獎,奠定樂壇地位。

加國回港心態改變

在八十年代末大紅時期,哥哥萌生引退念頭,想移民加拿大,說笑般跟陳淑芬提起,她明白他思考了很久才提出,立即問他:「你如此年輕,退出後可以做什麼?」他答想開咖啡廳,甚至讓歌迷憑演唱會票尾免費喝咖啡。她勸他三思,並直言「一定蝕本」。後來開始籌備演唱會,他堅持標題要寫「告別演唱會」,她修正為「告別樂壇演唱會」。「想留一條路給他,不管他反不反對。」

陳淑芬很明白哥哥的想法。「他想過些開心自由的生活,做忠於自己的事,但這可能會影響團隊,他因此不快樂,故感到壓力。他不是追求很多錢的人,很知足,認為做到這個地步已很開心,想趁大家都記得他的時候退出。」

演唱會完結,哥哥仍有片約在身,只能繼續履行,「他打算拍完就算。那是《阿飛正傳》(1990),拿下(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頓時很多人到加拿大找他,要他拍下去。外國生活悶,又碰到好劇本,就回來試試。」

回港後,陳淑芬覺得哥哥心態改變。「當年大家都很注重形象和私隱,而他自覺不再是歌手,就沒有這個包袱,想拍什麼就拍,例如為準備《霸王別姬》(1993),他留北京數月學京腔和做手,這是做歌手時無法做到。」哥哥形神俱備,演活了戲中角色程蝶衣的癡心與嫵媚,由此獲得多個獎項。「他謙卑地學習,只要喜歡的事就100%投入,不計較回報。」

她指出,哥哥對自己的要求愈來愈高。「已經不是為生活,而是為藝術。」其他藝人多選擇走較保險的路,不會將所有資源放在藝術突破上。「他們不覺得創新須要由自己開始,哥哥卻會。」在1997年舉辦「跨越97演唱會」時,哥哥作出不少新嘗試,不但公開向摯愛唐鶴德道謝,形象上亦有不少突破,如穿上紅色高跟鞋。「這款鞋有兩對,現正展出的是他原初那一對,用來在台上跳阿根廷探戈。」

男歌手穿紅色高跟鞋表演,在當時引起熱議,陳淑芬解釋:「阿根廷探戈不是男女而是男男共舞,他去阿根廷拍《春光乍洩》(1997)時學會這舞蹈,決定將這文化帶來香港。他常覺得,舞台上的藝術應該是雌雄同體,不應以男女限制,只要能表現舞台角色就去做。」他還穿了一件沉重的紅色袍出場。「袍下衣服更厲害,全部都是喱士,貼身如束腰那樣,每天他都要練二百多下sit up,因為那些衣服有一點贅肉也會突出來,那年巡迴演出,每天他都努力保持身形,絕無偷懶。」

她感嘆,那次演唱會每件衣服都很重,例如鑲滿晶石的西裝。「那時他不敢亂吃東西,每天又消耗很多體力,肚經常不舒服。走出台上又唱又跳,看似很輕鬆地表演,一退到後台,整個人散了般攤在椅子上,耗盡力氣。」

陳淑芬說哥哥是敬業樂業的人,舞台上的燦爛,都是他用全部精力和時間去經營,因此數十年後回看,表演仍有感染力。「他要求做到完美,對自己很苛刻,下很多苦功,堅持要達到目標。」

香港個唱輿論逆轉

千禧年開「熱.情演唱會」,張國榮繼續在風格上創新,請得法國知名設計師Jean Paul Gaultier操刀。「他只幫過最紅時候的麥當娜設計歌衫,日本很多知名藝人找他也不答允,我們覺得很榮幸。」每件衣服都做工精細,她欣賞着有金屬流穗的牛仔褲說:「這些穗不是鑲死,而是釘在絲網上,會隨動作搖擺,跳快舞時很漂亮,很有立體感。」

她又喜歡一件白色羽毛西裝。「開場前他已一個人站在舞台上方等待,到20分鐘後觀眾全入場,他慢慢下降,如天使一樣。」為配合這些衣服,張國榮特地留長髮,還留了一點鬍鬚,或散髮或盤髻,貫徹艷麗與型格並存的雌雄同體理念,到場採訪的記者都讚漂亮,然而,第二天卻全是「扮女人」、「像貞子」的負面報道。「設計師看到這些報道非常生氣,說以後都不會替亞洲人設計。」

回憶起這段經歷,陳淑芬憤憤不平。「寫的人猶如沒看過演出一樣,更用上譁眾取寵標題。香港演唱會完結後就是世界巡演,馬來西亞、內地看完報道後都說意識形態有問題,要重新審視。我們做了很多解說,才平息這些意外狀況。隨後他到日本、歐美演出,每個地方的觀眾都很讚賞,還頒給我們不少獎項。」

陳淑芬覺得不甘心,決定最後再在香港做一次演唱會,跟雜誌編輯溝通,用時裝角度切入報道,總結出「由天使到魔鬼」的服裝設計概念,才扭轉輿論。

每一次演唱會,張國榮都要給觀眾不一樣的東西,不惜工本打造與別不同形象。「他想藉演唱會為觀眾帶來提升,無論是審美、演出水準,用藝術回饋。」她認為,這個演唱會的爭議過後,本地社會似乎真的有點改變。

多年過去,社會氣氛大不同,再沒男藝人因為長髮或中性形象被指摘,哥哥的歌迷不但沒減少,反而有增加趨勢,每年生忌與死忌,都有大量歌迷聚集悼念,因此陳淑芬才萌生辦展覽凝聚歌迷的想法。

展覽籌備得匆忙,曾跟哥哥合作的張叔平和夏永康都有幫忙,將細小展覽空間轉化成舞台,讓人對哥哥的魅力產生更多想像。場內除了展出哥哥珍藏物品,也有紀念其離世的金屬紙鶴和硬幣設計過程。

展覽開幕至今人潮不斷,陳淑芬覺得很欣慰:「大家很守秩序,耐心排隊,質素很高。」她希望對張國榮的懷念,能一直延續下去。

撰文:張綺霞

[email protected]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