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4月22日

伍懷璞 國學與生活

國名古稱趣談

筆者一直考究古代歷史,喜探索各國地名古稱由來,有些是非常有趣的,有些則含一定意義,今期一述。

現在世界各國名字,在中國史上都有舊稱,值得探究。

源自「我們的火」

蒙古國(Mongolia)在中國古稱:蒙兀室韋、蔑劫子、梅古悉、謨葛夫、蒙古里、盟古里等。

國名由來:最早史書記載始於《舊唐書》,稱其為蒙兀室韋。自唐代以來的漢語文獻中,對蒙古國稱呼包括蒙兀窒韋、蔑劫子、梅古悉、謨葛夫、蒙古里、盟古里等,大都為蒙古一名諧音。自元代以來,才正式使用「蒙古」之名。

根據考證,Mongol一詞是由Mong(意為我們的)和Gol(意為火)組成,意思是「我們的火」。因蒙古族為遊牧民族,每至一處地方,大家共同煮炊,並推選一位有經驗長者當上伙頭兒,因而有這種有趣稱呼。

象徵「近日所出」

日本(Japan)在中國古稱:扶桑、倭奴、東夷、東洋、東瀛、海東等。

國名由來:日本最初的文明,實際源於中華,中國古代典籍中,很早就有關於日本記載。戰國時代,最早稱日本為「倭」,如《山海經.海內北經》載:「蓋國在鉅燕南、倭北。倭屬燕。」說明當時中國人已得知日本的地理方位。

東漢《漢書.地理誌》明確記載:「樂浪海中有倭人,分為百餘國。」《後漢書.東夷傳》記載後漢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歷史,「倭奴國奉貢朝賀,使人自稱大夫,倭國之極南界也。光武賜以印綬。」直至隋唐時期,始稱「日本」。《舊唐書.東夷傳》中將「倭」與「日本」分列並敍,還對改稱日本作了說明:「以其國在日邊,故以日本為名。」和「使者自言,國近日所出,以為名。」《舊唐書.日本國傳》補充:「或曰,倭國自惡其名不雅,改為日本。」

歷史上,日本還常被稱為「扶桑」。扶桑原指中國遠古神話中,與太陽有關的神樹,也指太陽升起的東方。作為國名,始於唐《梁書.東夷傳》,卻原本不是指日本,而是以東國家,即東方理想國。按照方位來說,日本位處東方,故後世常用扶桑作為日本代稱。

避諱稱「南越國」

越南(Vietnam)在中國古稱:甌越、林邑、佔城、交趾、安南、南越等。

國名由來:公元前三世紀後半葉,甌雒國在紅河三角洲建立,由甌越和雒越兩個部落合併而成。中國史書上記載的占婆(又稱林邑、環王、占城等),是越南史上的古國。歷史上,越南長期與中國有邦交,漢朝設置交趾郡,唐朝設安南都護府,治所在宋平(今越南河內)。

1164年,南宋孝宗皇帝封交趾國君李朝為安南國王,國名從此變為「安南國」。1802年,阮福映稱帝,並向中國皇帝遞交國書,請賜「南越」國號。清嘉慶帝拒絕了阮福映,令其沿用「安南」國號,直到1804年才正式下冊封令,改「安南」為「越南」,以避諱中國歷史上的南越國。阮福映欣然接受「越南國王」任命,自此越南地區正式更名為今天的「越南」。

譯音自「鄂羅斯」

俄羅斯(Russia)古稱:基輔羅斯、蘇聯等,中國古稱:羅剎。

國名由來:西元九世紀,一支來自斯堪的納維亞半島部落,侵入了東斯拉夫人地盤。東斯拉夫人稱這個部落瓦良格人,芬蘭人稱其羅斯人。後來,瓦良格人征服了東斯拉夫人,並建立基輔羅斯大公國。俄羅斯國家就是在這個基礎上,長期發展起來的。

「俄羅斯」這個名稱,在中國史籍中最早出現於元明,當時稱之為「羅斯」或「羅剎」。當年,與羅斯人接觸最多的是遊牧於中俄之間的蒙古人,他們用蒙語拼讀俄文「Roccia」(羅斯人)時,必須在「R」前面加一個母音「O」,否則就發不出「R」這個捲舌音。滿清政府統治中國後,蒙語的「Oroccia」轉譯成漢語,就成了「斡羅斯」和「鄂羅斯」。後來,在《大清統一誌》、《異域錄》和《清史稿》中,用「俄羅斯」代替了「斡羅斯」和「鄂羅斯」等譯名。從此,「俄羅斯」一詞在漢語中流傳開來。

「朝日之光」意思

朝鮮/韓國(Korea)在中國古稱:樂浪、高句麗、百濟、新羅、高麗等。

國名由來:朝鮮半島本是一個統一國家,二戰後被人為分為兩部分。1948年8月,半島南部宣布成立大韓民國。同年9月,北半部成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根據朝鮮歷史文獻記載,朝鮮民族神話中的祖先檀君,於公元前2333年10月3日在今平壤建立王國,並定立國名為「朝鮮」。

朝鮮作為國家名稱,始見於中國古籍《管子》、《史記》等,如《史記》中:「武王封箕子於朝鮮。」關於朝鮮國名的含義,據《東國輿地勝覽》解釋:「國在東方,先受朝日之光輝,故名朝鮮。」

從檀君建國至公元前二世紀的朝鮮,史學界稱之為古朝鮮。爾後,公元五世紀以來的漫長歲月中,朝鮮半島上出現了百濟、高句麗、新羅三個國家。公元918年,王建建立高麗王國,並於936年統一了朝鮮半島。高麗王國歷時近500年,為各國所熟知,故此至今外文名稱音譯仍為Korea(高麗)。

1392年,李成桂奪取政權並建立了新王朝,定國號為朝鮮。史學界為了區別於古朝鮮,將李成桂建立的朝鮮稱之為「李氏朝鮮」。1897年「李氏朝鮮」政府為抗議日本的強權政治及其粗暴干涉內政的行徑,毅然定國號為「大韓帝國」。

1919年,「三一運動」爆發後,在中國上海成立韓國流亡政府時,定國號為「大韓民國」。1948年8月,半島南部成立大韓民國,即沿用了上海流亡政府國號。追溯歷史,韓國之名稱,最早來自公元前在南部建立的馬韓、弁韓、辰韓這「三韓」部落名。

撰文 : 伍懷璞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