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4月25日

譚淑美 訪談錄

中華煤氣高層張柏堅 細說煤氣燈150年故事

「煤氣燈不禁映照街裏一對蚯蚓……」已故樂壇天后梅艷芳的《夢伴》,不單唱出了中環都爹利街近150年歷史煤氣燈的浪漫,MV也在該處取景。今天,梅艷芳已逝,而這4支煤氣燈,依舊每晚6時亮起。街燈由政府擁有,以公帑維持運作;管理團隊則一代接一代,歸煤氣公司負責。

今次的受訪者為中華煤氣總經理(客戶維修服務)張柏堅,他手下的一個團隊負責煤氣燈日常操作與保養。張柏堅14歲加入公司當學徒,曾擔任前線技工十多年,負責過有關煤氣燈的工程。晉升至現在管理層,只因他在公餘一直沒閒着,邊打工邊讀書,一直讀到碩士、取得註冊工程師資格……

穿上筆挺西裝的張柏堅,帶了兩個「道具」來做訪問。第一個是煤氣街燈使用的燈芯——正確名稱叫做「燈紗」(第二個「道具」見另文)。「煤氣經管道入去,加上空氣,就會燃點『燈紗』,發出亮光。」他拿着「燈紗」道:「每個燈紗使用約3個月就要更換。」燈紗的塑膠部分固然是現代產物,至於「紗」的部分,原材料為棉,百多年以來一直沒改變。目前這款燈紗採購自印度。「這公司為全世界很多煤氣燈提供燈芯,我們也備了一批存貨。」他介紹道。

全港4支法定古蹟

以下,張柏堅先向大家講述現時煤氣燈的日常運作,原來香港不只都爹利街有4支煤氣燈。「香港目前有54支煤氣燈,當中只有4支是法定古蹟。」換句話說,其餘皆為仿古作品。「例如囍帖街(灣仔利東街)就有幾支(15支)喺度。」他簡潔地說。

都爹利街煤氣燈,外觀上九成九仍維持古貌。新加的裝置,大致來說都較細微,例如「它以往本身有一個長命火種——24小時都着的,後來我們把它改為定時定候的自動打火裝置——只是每天晚上6時至翌日早上6時才點燃」。他又指出,雖然燈紗約3個月更換一次,可是工作人員每一至兩個月便會做安全檢查。

談及安全,若火種熄滅但煤氣繼續釋出,不單浪費能源,且有危險,因此他們加入一些安全裝置。「例如當它被吹熄,有系統令它自動cut掉煤氣;我們又加了物聯網,當燈意外熄滅,它會利用電話卡向我們發出訊號,這時,因我們已加入電子器去控制它的開關,所以令它能自動打火。若打不到火,它能發出訊息給我們,這時,我們就會派人去把它重新點着。」他有條理地道。

至於煤氣由燈柱的管道輸出等結構沒有改動,仍維持百多年前模樣。

上述54支煤氣燈,他指公司團隊有約40人去負責日常運作(做煤氣燈維修及保養外,還要兼顧其他工作)。「因為煤氣燈的燈頭是機械裝置,相對上容易維修。相反,若是電子裝置,很多時壞了就要把整個零件換掉呢!」張柏堅進一步解釋。

《夢伴》還有這樣的歌詞:「再到這風中心中,竟仿似傷痕纍纍……」2018年,超級颱風「山竹」襲港,成為近年來都爹利街煤氣燈的一個重大考驗。一棵旁邊的大樹倒塌,把3支煤氣燈壓毀,現場滿目瘡痍。

「尤其在左上角那支,燈杆斷成幾截——它是生鐵鑄造的。其餘兩支只是燈頭的玻璃罩碎裂而已。當晚我們已收到call,並派同事去把煤氣截斷了。此後,我們把3支煤氣燈的損毀部分送去英國,交由專家維修,他們把斷裂的燈杆重新焊接,肉眼看不到接痕。」張柏堅認真地說。

因為事前提供了問題作參考,勤力的他帶着一大疊資料到來受訪。當接下來的話題談及煤氣燈的歷史時,」張柏堅即滔滔不絕道:「其實香港開埠初期,街道最早是用油燈,直至1862年,有位叫做Mr. Whitty的仁兄來到香港,創辦了煤氣公司,當時他在西環買地,作為煤氣庫。現在『屈地街』就用他來命名。根據資料,他是在塔斯曼尼亞(澳洲)買煤後再將之轉化為氣體。最初公司想向英國訂900支,可是由於其餘地方的需求太大,最後只有500支送到來。這計劃由1862年展開,直至1864年才有第一支燈點着,喉管全長24公里,覆蓋範圍由皇后大道至以往的港督府……」

學徒晉升至總經理

張柏堅自14歲加入煤氣公司,曾有十多年作為一名前線技工。雖然他沒處理過都爹利街煤氣燈,可是處理過一些現已拆卸的古董煤氣燈,地點在以往水警總部,即現時尖沙咀1881建築群範圍。「那裏以前有幾支,不過現在已經拆走。因為當時有些煤氣燈要搬位,所以我負責安裝一些新喉管在燈杆之內。」

問他為何最後沒保留到這些百年歷史煤氣燈,他也無答案,只是帶點納悶道:「電力的出現,已經令電街燈覆蓋到全香港……」的確,數十年前,「保育」兩字在香港還未流行。

他怎樣由一名前線員工晉升為公司高層?他的奮鬥史是怎樣?

「我最初加入煤氣公司時,是參與了一個為期3年的學徒實習計劃。」由於當年年紀小,他笑指從計劃畢業時,年僅17歲,甚至要帶母親過來簽約。「因為我未夠秤!」他大笑。不少人就這樣營營役役在同一個崗位工作下去,但張柏堅把眼界放得很遠。「我有一個想法,別人能做的,為什麼我不能呢?只要我好好裝備自己,機會來到時,我就可以好好掌握。」

於是只有中三學歷的他邊工作邊讀書,「跟着資歷架構去讀一、二、三級,再讀Higher Certificate、High Diploma一、二級……然後有Bachelor、Master……我還考了工程師牌,我也成為英國燃氣工程師學會遠東區分部(IGEM Far East District)Immediate Past Chairman(前任會長),我在任時期為2019至2022年。我也是香港工程師學會的工程師!」他一口氣說。

他笑指,因所讀的與工作相關,所以「我讀嘅,其實我已經識,因此讀書係冇乜壓力」。可是讀到高等教育時,要用英文?「哦,多啲練習,多看書囉。」他輕鬆地說。

問他有沒有舊同事,30年前跟他一樣做前線工作,仍然繼續在前線?他點點頭,沒再說什麼,一切盡在不言中。現在他除了工作崗位上領導他們,平時也會跟識於微時的同事和其他前線同事一起踢足球聯誼。

撰文:譚淑美

[email protected]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