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5日
前些日子宣傳甚熱的《新胡不歸》,到底「新」在哪裏?
《胡不歸》本是上世紀三十年代薛覺先戲寶,六十年代陳寶珠、蕭芳芳拍成青春電影《七彩胡不歸》,不是古早原型風格。今天「知沁製作發展有限公司」出品《新胡不歸》,參照電影鋪排,把古本4個小時婆媳家庭倫理故事,濃縮到不足3小時,重新搬上舞台,是為新世代的廣東大戲青春版。
美化粵劇觀感
《新胡不歸》注入現代劇場唯美新元素。男女主角年輕俊俏,戲服妝容雅致秀麗,跨界設計布景燈光投影技術,一新老戲的觀感。
美化粵劇固然吸引,製作核心始終要看一眾台前幕後人員質素。主角配角的默契,高潤權、彭錦信樂隊的把關,證實了經過嚴謹排戲。夢會一段,團隊合力克服換景換妝難題,轉接明快,有電影感。
藝術總監尹飛燕用心調教見成績,文武生王志良演文萍生,正印花旦梁非同演趙顰娘,全情投入,掌握眼神唱做層次,進步顯明,超越自己過去水平,考牌過關了。文戲火候,需要時間浸淫沉澱,青年演員多演幾回一定有更深體會,唱念露字方面則仍待仔細下工夫。
王志良眉清英偉,可文可武,最投情一段《哭墳喚歸》,萍生從來順母(梁煒康飾)忍讓,直到以為妻子顰娘死去,氣墳哀痛之情終於爆發出來,祭墳昏倒。王志良很努力以聲情、身段演出個自責護花無力的悲劇人物。
梁非同盛載着顰娘內斂、苦澀情感。印象最深是與家姑對戲的《逼媳離婚》,她嗓音清脆,動人的地方未必是唱功,而是感情。尤其「白欖」一段,沒音樂伴奏,那似唱又像說話的「你話點就點」,委屈無奈、悽愴低迴語調,教人憐惜。至於父(郭啟煇飾)女重逢一刻,顰娘抑制不住,反可以盡情把傷痛釋放出來。
掀起全台氣場情緒,刺激對手入戲的,是主角梁煒康,他戲齡經驗豐富,演疼子、厭媳那老婦人,揮灑自如。我看那一晚,王志良身上咪高峰忽然失靈,梁煒康馬上把兒子(即王志良)拉到面前教訓一頓,用意是「借」了半個咪高峰給他共用。這種若無其事,又順着戲文發展的「執生」救場,體現了香港廣東大戲藝人的應變力強。
觀眾不分新舊
年輕的李廷𩆨修編劇本,使情節簡潔流暢且不散碎。不必爭論繼承還是出新,若能存菁去粗,就是觀眾樂見的。
古本家姑《逼媳離婚》是戲肉,保留了。原來那淒涼媳婦溫順有節,很有個性,經典曲詞值得拿出來「分享」。
顰娘病中帶淚哀懇,冀盼情理下得到包容:「媳婦有何失德,況且我夫未有一言,還望婆婆垂念。」「儘可分居,何必要弄成婚變。」被拒後心想事無可挽:「悲難言,憤難言,更難希望佢哀憐。」唯有逆來順受不再爭辯,不與權威硬拚:「你話點就點」。
傷心何處,可從字裏尋,女主人公反應一點也不陳舊,一點也不過時。打動人的不是俗套劇情,不是勵志教化,而是我們常人的人情。觀眾不必分新舊,只要有共鳴感受,就會同情。尾聲夢會若為眾仙譜上小段動聽詞曲,配以悅目整齊舞蹈,最後將老戲粗糙「落雨收柴」式收場優化改寫,《新胡不歸》就真的產生雖舊猶新的不一樣味道。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