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7日
氣溫驟降,冷得連呼氣也吃力,與凜冽的寒流頑抗,一時三刻便想到吃火鍋。香港人一年四季都吃着火鍋,要數現今最流行的菜式,火鍋必入三甲。
香港人暱稱「打邊爐」,良朋暢敍,來個打邊爐放題,大吃大喝口沒遮攔;閒來無事,一人打邊爐,默言不語,對着那小湯鍋,恍如靈修。
本地火鍋,兼收並蓄,不僅吃料子,也講究湯底。坊間火鍋店,先聲奪人是那千奇百怪的湯底,冬蔭功、麻辣、叻沙、泡菜……甚至杏汁白肺和人參雞,東南亞名湯一應俱全,哪管一輪滾燙淥後,全都成了雜錦湯。
港人近乎無火鍋不歡,不過有些真的不敢恭維,比如韓國的部隊鍋,最後弄得像廚餘大雜燴,看見胃口全失;重口味的雞煲,竟然由小菜變成火鍋,除了驚訝,想不出有哪個詞彙能描畫這樁血紅烹屍案。
多年前在四川重慶,大熱天時吃過一次驚心動魄的麻辣鍋。厚厚的紅油上浮着紅椒,用湯匙在湯中一撈,滿是花椒粒,任何食物放入湯中,撈起來都黏滿花椒,像得了麻風病,毁了容一樣,淺嘗一口,舌頭辣得既麻又腫。
那時流行的是萬年鍋,鍋底從不換,吃火鍋如流水宴,吃完就走,前仆後繼,一個鍋底萬客嘗。那時不知公共衞生為何物,現在想起,的確參與了一場聲色味全的行為藝術,用行動打破了人際隔閡。
彼一時,此一時。現在各連鎖快餐店,一人一鍋,好吃談不上,但免得吃人口水尾,衞生到極,然而圍爐樂趣大減,像被關隔離營。
現在,火鍋總是自家做。燒鍋清水,撇走大魚大肉,放些青菜、豆腐和丸子,蘸點醬油,像微型藝術,點到即止,反璞歸真。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綠騎士童趣「詩意獸」 |
上一篇: | 一齊過周末的517個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