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10月12日

馬揮 人云我云

君子不器(下)

整部《論語》,君子一詞出現了108次,有時解作有德之士,有時解作為政者。王和諸侯是當政者,君子就是協助王和諸侯施政之士。要有善治,君子當然要是朱熹說的「成德之士」。上下均有德,國家就有孔孟主張的德治和禮治了!

南懷瑾講解「君子不器」,循着朱熹的解釋,指器解作專才。為政要的是通才,就如朱熹說的「用無不周,非特為一才一藝而已」。這成為日後歷朝以文官治國的濫觴。通才,當一縣之官,可。當巡撫,統領地方行政、軍事及司法,亦可。宋朝開始以文官領軍。天下大亂時,挽救王朝的士,大多是文武雙全,王陽明、袁崇煥和曾國藩都不是軍人出身,卻是為政的通才。歐洲的貴族亦如是。

南懷瑾更認為,「君子不器」一語,放在《論語》第二篇的《為政》,意在強調君子有心為政,應培養自己成通才,去到任何部門都能勝任,可以當領導者。英國和香港的公務員制度,都是通才管專才,頗有「君子不器」的意味。通才制度亦有不足之處,遇上領導人無德無才,便成外行領導內行,焉能善治?

管治不只是有德便可,還需要制度配合。朱熹講「成德之士,體無不具,故用無不周」,便太天真了。他說的「體」指德。有德不一定就管治有方,上下皆服。德無不具,未必就能用無不周。儒家最大的缺點正是忽視制度的重要性。儒家唯一主張建立的制度就是聖人的禮、樂。可是,遇上聖人疲弊,禮崩樂壞時,德治不彰,儒家就回天乏術了。

先秦諸子百家中,只有法家明白制度的重要性,立刑、法管治,且擅用權術。秦用法家滅六國,統一天下,是事所必然,勢所必至。至於秦建立的君主專制,為漢襲用,遺禍後世兩千多年,卻是另一個問題了!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