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7日
一次保良局開放日,有個80歲婆婆跟Sally說,她曾經在局內居住,更一直住到18歲。「婆婆是自己一個人來的,她好熱情地拉着我到處看她以往去過的地方,例如住哪間宿舍,又說日軍打到香港時,她驚恐得躲在關帝廳的長枱下面。」慶幸的是,其時日軍的炮火沒有波及保良局,局內文件亦沒有因而丟失。「遲些我都想找她錄製口述歷史!」正襟危坐的她道。
為整理館藏,她閱讀了很多文獻,令她有感而發的是——「我慶幸自己生於這個時代!以前,女孩的可能性實在太少了,所謂好出路就是結婚!保良局當時有些女孩子工藝課,簡單來說就是學如何持家,例如家政班,即是做菜、刺繡……另外,以往有很多人流離浪蕩,是因為通訊不發達,他們跟家人失散了,無法再聯繫上。但現在不會有這種情況。」
可是現代社會也非完美,她有點戚戚然道,「現代當然也有一些新問題,例如離婚率高。」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家庭悲劇,是現代小孩要入住保良局的原因。訪問當天,記者見到一班活潑可愛的小孩子跟着老師走入局內。Sally指保良局仍維持照顧有需要小孩的責任,他們的原生家庭有各樣問題,如嚴重糾紛、父母吸毒等。
撰文:譚淑美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烹調藝術 西式懷石 |
上一篇: | 保良局歷史博物館館長楊秀玲 介紹救助婦孺珍貴館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