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4日
改裝已嚴重損毀的建築,對團隊來說挑戰不少,薄鳧林牧場古蹟及業務發展經理林楚穎(Hazyl)解釋,大樓主體不少位置都被改裝,例如露台被封死,屋頂已在六十年代改成平頂,他們翻查1919年牛奶公司大事紀,發現一幅乳牛畫像背後的大宅是精美的金字雙筒雙瓦斜頂,決定投放資源重塑原貌。「為了符合如今建築條例,我們在屋內加了不少鋼鐵結構支撐。」
他們在大樓對面新建一座小咖啡廳,如今正舉行「留住薄扶林村之後」生活歷史展覽,展品都是村民的珍藏,有村民兒時小玩意,如昆蟲及植物標本、自行削竹籤製成的竹蜻蜓,還有用幾個煉奶罐串連起來、移動的時候會發光發聲的「嘜仔燈籠」等,以及紮火龍、天然紮染等工藝。
村內住了不少鶴佬人,因此也有擂茶、糖環等製作工具展示,擂茶是鶴佬人在下午喝來補充體力的能量飲品。「曾在大宅居住的華人大班卓氏兄弟正是鶴佬人,有一年牧場發生牛瘟,大量乳牛死亡,他們帶了三十多隻乳牛去堅尼地城避難,等疫症平息後回來,以這些乳牛重建牧場,他們和同鄉遷進附近,從此得到重用。」
今年才入職的Hazyl過去曾推動其他社區藝術計劃,大讚此地跟其他地區最不同的是村民都很主動,不時帶來新展品和提出新想法,又樂意擔任導賞員。「這裏是他們很有感情的地方,重開牧場是其夢想,有很多東西想做,我從中協調。」她指出,明愛在活化項目只是擔任先導角色,期望3年內建立好自負盈虧模式後,再把主導權交回給村民繼續營運。「希望能靠工作坊、導賞團、租場、其他資助等應付開支。」
撰文:張綺霞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福德宮的財與情 |
上一篇: | 薄扶林原居民後代高永康 實現牛奶公司30年前保育計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