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18日
北角衞理堂幼稚園幼兒園(下稱衞理堂)有不同「劇場」,其中一個場景是美髮屋,這天學生化身成為髮型師、造型師、助手、收銀員等,與扮演顧客的阮鳳儀校長有趣地互動。牆身價錢牌、鏡子、電髮道具等一應俱備,非常逼真。
在走廊上,學生見到陌生人並不害羞,更會主動跟記者打招呼。小朋友開朗、活潑的特質,全賴學校重視關愛教育及愉快學習。「我們鼓勵兒童動手做、開心探索,以遊戲教學,今年引入原創兒童劇場。」難怪衞理堂在區內一向深受歡迎,有一個家長更支持學校長達17年。
阮鳳儀校長分享一個有趣的故事:「有個媽媽,連續生了4個小朋友,全都在這裏畢業,由N班、幼兒班、低班念到高班,每個讀4年,理應合共16年,為何是17年呢?原來她覺得孩子讀得好,又推薦姨甥來,並幫忙照顧一年,變相17年了,所以我們非常熟悉。」
受到移民潮影響,本港學校不斷流失學生,港島東區是重災區之一,阮校長慨嘆:「4年前,香港生育率開始出現持續下降趨勢,加上移民潮,無論幼稚園、小學、中學所收的學生都減少了,我們亦難免。」
不過,她感恩得到家長的支持和信任,目前收生尚算穩定。「甚至有一些從外國回流香港的家庭,電郵查詢是否仍有學額?」
阮校長強調「有教無類」的教育理念:「我們不是選好的學生,而是要教好每個學生!」她一向不主張催谷,認為孩童不應坐定定,而遊戲正是孩子最佳的學習工具。
「所以每年學校有發展重點,譬如藝術或音樂,讓小朋友透過講故事、演話劇,動手製作道具布景,讓他們發揮創意,增強自信,同時透過遊戲學習,更能多觀察生活、多發問和表達。」
讓小朋友上台互動
近年學校重點發展STEAM,今年更與跳樂劇團合作,引入STEAM科學元素的話劇《愛迪生與乜都得》,帶領學生做實驗學習光線和影子,讓他們親自接觸和玩遊戲,從中學習。
1992年畢業舊生王啟敏現為跳樂劇團藝術總監,她本身是一名工程師,負責舞台製作,近年主力製作兒童劇,融入科技科學元素,籌辦工作坊和學校巡迴演出(詳見另文)。
阮校長表示:「每年學校畢業典禮都是大型盛事,知道王啟敏投身話劇界,我們便傾談畢業典禮節目,引入話劇元素。後來發現原來她會製作與科學相關的話劇,於是一拍即合,透過戲劇故事形式,引發小朋友學習興趣,而不只是書籍、簡報講科技那麼沉悶。」
她想起有演員邀請小朋友出來玩的互動環節,有一個學生因前一幕講述愛迪生倒瀉油燈,可能受驚嚇怕,演員便邀請這位小朋友出來玩。「其他小朋友見狀,都主動舉手表示好想玩。」
疫情期間,小朋友活動減少,連去公園的次數也少了,接觸新事物的機會不多。阮校長認為透過是次劇場演出,他們可以接觸、實驗和互動。「我們重視小朋友動手做才學到知識,記得其中一個女生反應熱烈,當劇場演員問誰想出來擔演角色,選了她出場,她非常雀躍,開心參與,拿着電筒玩光影、皮影戲。」
校長獨愛幼兒教育
阮校長回想自己的幼稚園生活,哪有話劇表演?「最難忘不過是美術課,有本圖工簿,叫人填滿顏色,畫齊圖案線條,剪剪貼貼便完成了,又經常唱《紅蘋果》。每逢節日例如端午節便製作龍舟,當時未有劇場。」
她喜歡話劇、音樂劇,最初受進念.二十面體影響,漸漸受啟蒙。「欣賞較為實驗性戲劇,起初接觸時不明白。後來發現有些事情非必然,演繹方法不同,一般人未必接受,但令人反思和得到啟發,我希望很多事都可創新,出現不同想法。」
阮校長在香港土生土長,父母擁有文化背景。「媽媽管教傳統,正如我名字鳳儀,希望我要有禮儀、文靜、斯文,並強調謙虛,小時候經常說我『唔靚』、『唔叻』,這些負面字眼,難免令人無自信。」
她讀書成績不俗,但永遠覺得自己比不上別人聰穎。「不過長大後,發覺自己其實不是媽媽口中那麼不濟,讀書各方面都表現不錯,會考成績理想,我選擇去李惠利(工業學院)報名修讀教育課程,事緣中四時看過一個節目《香港早晨》介紹幼兒教育課程,當時香港不太重視,亦沒有職前培訓,全港只有李惠利及理工學院兩個機構有相關課程,引起我的興趣。」
老師很反對,認為浪費人才,勸她報讀大學。「年輕固然衝勁,我很堅持,感恩媽媽很尊重我的選擇,支持我去做。求學過程給我很大反思,原來小朋友成長過程所接觸的人和事,對他們影響很大。而我讀幼兒教育,表現不俗,給自己很大信心。」
畢業後,她任職一間歷史悠久、走美國式教學路線的幼稚園,獲益不淺。「30年前已在講遊戲教育,該校有一個研究團隊,推行很多遊戲和活動,幫助兒童發展,亦很感恩遇到很多出色的教育界前輩,記得曾有老師講過,天賦和後天學習哪個較重要,如果所有事情是天生,教育便沒有意義。雖然天賦人人不同,但教育可以帶來改變,今日係咁,唔會一世係咁。」
1996年加入衞理堂,難忘開心事多不勝數,她卻選擇分享一個遺憾。「有個小朋友去年5月來這裏成為插班生,他與家人的相處很特別,媽媽常跟他竊竊私語,令他緊張,老師發現家長有情緒問題,令我們擔心小朋友發展,後來通知社會福利署處理,現在已退學。這個例子觸發我們多與家長聯繫和溝通,關心他們,因為小朋友是否健康,家人健康也很重要。」
幫助家長紓緩壓力
受疫情影響,近兩年學校不時停課,家長面對很大家庭壓力,阮校長表示,他們去年特別推出一系列情緒教育活動,讓家長參與,學習控制自身情緒,紓緩壓力。目前學生多來自香港東區,也有住香港南區、東涌、將軍澳、藍田、觀塘等地。
「我們鼓勵家長參與逢周二的家長小組,活動包括做運動、行山,或邀請講者分享專題,包括醫學常識、照顧小朋友知識,或皮革工作坊,互相學習和支援,同時製造平台給家長互相聯繫,另有查經活動,讓家長可以留校等學生放學,亦有家教會義務工作,歡迎家長參與,例如製作畢業紀念品。」
在家長心中,衞理堂歷史悠久,最主要的口碑是能提供愉快學習環境,強調品格發展,阮校長笑說:「任何人來到都讚小朋友很乖。」
眼見當下幼稚園認的字愈來愈深,她堅持小朋友4歲才開始寫字,先讓學生掌握好如何穩定地寫橫線及直線,學校亦設計了校本寫字練習簿,只有簡單配詞,寫的字量不多,務求令孩子對掌握文字有信心,有信心之後才開始寫字。
訪問於英皇道129號月明樓校舍進行,共有兩層,設有幼兒班、低班、高班。當天K3小朋友出外做畢業典禮綵排,訪問尾聲,問校長對學生有何期望?
「期望他們擁有抗疫力,懂得尊重人、愛人,要有愛心、欣賞別人的心、信仰堅定的心,帶這些離開,將來接受挑戰,才會適應將來生活,可以快樂地做番自己。」她笑一笑說。
新學年即將開始,她致力強化和推行STEAM教育,重視師生和家長情緒,將推出更多與大自然接觸的活動,引發小朋友的創意。
撰文:林艷虹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校友率劇團演出 |
上一篇: | 周身骨痛 性病病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