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8月6日

張總 毋枉管

虛擬和實體脫鈎的凶兆

二十一世紀,中國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西方國家何嘗不是?

最主要是資金極度寬鬆,無處不在,但都只集中在約佔人口10%的富人手中,這10%富人成為投資者,追求最高利潤,實體經濟已無法提供太多機會,只能由虛擬世界和衍生工具來完成。

本來,這與90%的小民沒有太大關係,直到2020年。疫情來襲,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脫鈎,美股在2020年3月的 4次熔斷,是最後一次的警示。

到了5月,所有經濟學家都指出,2020年第二季的業績將是有史以來最負面的,美國GDP可能跌30%至50%,英國可能跌20%至30%、法國可能跌10%、日本可能跌20%、印度增長等於零,中國經第一季跌6.8%後反彈,但全年亦只可能有1.5%增長。美國消費者信心創6年新低,全球旅遊業損失超過1.2萬億美元,航空業損失約1萬億美元。

百年老店

一切負面都只怕太樂觀。但5月底,虛擬市場的投資者,居然對市場恢復信心,股市回升32%,虛擬市場靠的是人心,IMF說189個會員國家當中,八九成國家的人均收入是負數,沒有關係,只要醫療和高科技股、軍工股繼續大賺錢就好,百年老店全是實體經濟,要倒就倒吧!

日本機構研究上市8400家大企業的盈利能力,2020年第一Q,利潤下降40%,微軟還創了新利潤紀錄;第二Q,利潤又下降40%,足夠了嗎?恐怕還不夠,但「投資者」有信心。

於是乎2021年,虛擬和實體經濟脫鈎了,歷史都是事後才知道的;此次虛擬經濟的頂點原來在2021年11月,科技股在11月22日的納指達16600點。2022年6月13日,黑色星期一,納指大跌,進入大熊市。

2021年11月,另一虛擬指標的比特幣亦升近7萬美元,但在2022年6月卻跌至不足2萬美元,歷史上,熊市平均下跌33%,最高(2007–2009)下跌57%,熊市最短兩個月,最長61個月,由熊市回到臨界點要27個月,虛擬市場就是如此。

實體經濟又如何呢?

大部分的經濟學家都估計,衰退要到2023年才來臨,2022年只算是陣痛期,但日本及美國在2022年的第一季,就已經進入負增長了,第二季若有任何閃失,就是技術性衰退了,根本不必等到2023年!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