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7月25日

譚淑美 訪談錄

大豆專家

林漢明最長時間研究的作物,不是稻米,而是大豆。

而要說他最得意的成就,則是他找到大豆的耐鹽基因,從而在已有的大豆中去選擇合適的作物,再在乾旱的地區育種出耐鹽抗旱的新作物(沒有使用基因改造方法),這些全新的大豆品種名為:隴黃1號、隴黃2號及隴黃3號,它們除了有耐鹽耐旱的能力,也能增產。

「1號適合食用,2號可在高海拔生存,3號何處都很易栽種。耐鹽即是在內陸的鹽鹼地也能種到。」他詳細解說。

他指內地的合作單位估計,2016至2021年3種大豆一共種了61萬畝,「大概等於4萬個足球場,跨度由甘肅省東面的慶陽去到西面的酒泉。」最新消息是,他們準備把大豆帶到福建、南非及巴基斯坦。「我有一名巴基斯坦學生回國後,試種了我們的大豆,發現它在熱浪下也有不錯的收成。」他期望在通關後,可到當地跟進這些計劃。

雖然他育種的大豆沒有基因改造,但其實基因改造的食物對人體有沒有害呢?「舉例說放細菌的基因落大豆,令它能抗除草劑(即噴除草劑,作物不會死,但雜草就不能生長),科學上已可做到。但是否安全?歐盟曾做過兩次研究,都未有證據顯示基因改造食物對人體有風險。但環境的風險卻有爭議,例如會否整死晒啲益蟲。」

 

撰文:譚淑美

[email protected]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