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8日
夏天,是吃荔枝的季節,今期一述荔枝木和酸枝木的由來。酸枝木是明清時期廣泛應用的紅木樹種之一,特別是清中期以後的兩百多年間。目前,酸枝木存世量最多,且仍是主要紅木家具材料。
我國傳統家具在明清時期達到藝術成就的頂峰,其必備的原則是:採用優質的木料,並經過細木工製作。
明清時,傳統家具製造可選木材的種類繁多。其中,明代至清代早期,優質的傳統家具多採用黃花梨,但黃花梨到清雍正時期,已因過度砍伐,愈見少有,開始慢慢淡出市場。
到清代中期,木質家具大多是紫檀,也有楠木。時人對紫檀的偏愛,到乾隆時期到達頂峰;因此,清中期以後,紫檀開始與黃花梨走向同一命運。
獨領風騷
於是,從東南亞及南洋諸島運來的酸枝木,開始成為傳統家具的主要用材,並在以後兩百多年獨領風騷,至今,仍是大量使用的主要紅木家具材料。
酸枝木大體分為3種:黑酸枝、紅酸枝及白酸枝。它們的共同特性是,在加工過程中,會發出一股食用醋的酸味,故此名為「酸枝」。
先說黑酸枝,在3種酸枝木中,以黑酸枝木最好,用其製作的家具堅固耐用,能夠歷經百年亦不易變形。黑酸枝木質結構細緻堅硬,紋理清晰,穩定性好,心材呈栗褐色,常帶黑條紋。有的與紫檀木極為接近,常被誤認為是紫檀,但大多紋理較粗。
一般傳統紅木家具來說,黑酸枝木的地位,僅次於紫檀和黃花梨,但相較於鳳毛麟角的紫檀和黃花梨,黑酸枝木的存世量較大,故比不上紫檀和黃花梨名貴。
至於紅酸枝,木紋理非常順直,比黑酸枝木的紋理更明顯易認,木質堅硬、細膩、厚重,木材顏色為紅褐色至紫紅色,在空氣中氧化可呈暗紅色,有深褐色或黑色直絲狀條紋。目前市場上銷售最多的紅木家具,就是紅酸枝。
所謂白酸枝,並不是真的白色,我國的紅木標準中,亦沒有「白酸枝」這名稱。白酸枝只是業內人士對一些顏色較淺、材質略差的紅酸枝木的不規範稱謂。白酸枝木的顏色較黑、紅酸枝木要淺得多,且色彩與草花梨較接近,有時極易與草花梨相混淆。
國標紅木分為5屬8類33個樹種。酸枝木隸屬豆科蝶形花亞科黃檀屬,黃檀屬植物中,除海南島降香黃檀(俗稱黃花梨)被列為香枝木類,其餘盡屬酸枝木類。全世界酸枝木超過130種,滿足國家標準的紅木有15種,分屬於黑酸枝木類和紅酸枝木類,其中黑酸枝木8種,紅酸枝木7種。由此可見,酸枝木幾乎佔國標「紅木」的半壁江山。
在傳統家具史上,清中期以後的家具用材,以酸枝木為主,目前其存世量甚多,而且是當前仍在大量使用的主要紅木家具材料。
但是,酸枝木在各個時期的使用品種不盡相同,如清中晚期的紅木家具,主要使用的是被稱為「老紅木」的闊葉黃檀、巴里黃檀、交趾黃檀等;清晚期及民國直至今天,大量使用的是被稱為「新紅木」的奧氏黃檀。
人工最貴
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具有傳統風格的紅木家具先後採用了現列入國標黑酸枝木類的刀狀黑黃檀、版納黃檀(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雲南闐南地區新發現的黑黃檀變種,俗稱「牛角木」)、東非黑黃檀、及市場上俗稱「大葉紫檀」的盧氏黑黃檀,以及列入國標紅酸枝木類的中美洲黃檀、微凹黃檀等。
珠三角一帶的大户人家,舊時多有「酸枝枱椅」等家具,其實,這裏的「酸枝」是指野生荔枝木。荔枝木是嶺南地區的傳統特色名木,也是優良的深色名貴硬木樹種,它的一些特性可與紅木相媲美,其材質特性、紋理色澤等,與酸枝木十分相似,被譽為「中國酸枝」。
荔枝木材質堅實,結構細緻,強度高,硬度大,入水即沉,油漆性尚可,浸漬性能強,具有天然的耐腐抗蛀性能。其為散孔材,木射線細,生長輪界不明顯。
荔枝木心呈紫紅褐色,邊材淺紅褐至淺黃褐色,有光澤;其紋理交錯而豐富,有虎皮紋、蛇斑紋、直紋、山峰紋等,鮮艷又美觀。荔枝木應用廣泛,是船舶、車輛、橋樑、建築、雕刻、運動器械和高級家具等的優良用材。
在製作枱椅方面,荔枝木獨具一格,馳名中外。以荔枝木製作裝修鑲嵌等美術雕刻藝術品,也格外引人關注。
荔枝木在兩廣及海南地區,廣為應用,以前大多是大戶人家的財產,荔枝木家具是財富和地位的象徵。現在,荔枝木及荔枝木家具的價格也高,但市場上的荔枝木家具卻相對較少,因為一方面是荔枝木家具的民間製作技藝失傳,另一方面是荔枝木的密度大、硬度強,用現代技術做成家具的話,成本高、工序繁雜、時間長,所以,加工廠多數不願製作荔枝木家具。
撰文 : 伍懷璞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