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7日
藝術就在身邊。港鐵會展站5月中通車,其中大堂貫穿多層月台的一面牆壁上,裝嵌了約1200幅海港相片——這件藝術作品,是本地藝術家梁志和(Warren)創作的《水記憶》。梁志和介紹時說,因為牆後面就是維港,所以選擇了維港的海面作拍攝對象。拍攝歷時約半年,他指牆上的相片會隨着樓梯愈落愈深色,象徵海洋的能見度也是愈深就愈低。
在以下訪問,本身在城市大學任教的梁志和同時談及疫情對於藝術教學的影響,也談到他對近日藝術界關鍵詞「NFT」的看法。
首先,梁志和解釋為何作品名為《水記憶》。
「法國有個科學家叫做Jacques Benveniste,他有一個見解,指當水分子被稀釋,無論開稀幾多次,都會留下一些印記,所以就叫『水記憶』。不過,這理論很有爭議性,也令原本頗有名望的他幾乎身敗名裂。(香港)填海由十九世紀中已開始進行,會展站臨近海邊,見證着本地的海岸線在百多年來的改變。按Benveniste的理論,多年下來的填海工程,會一直在海裏留下記印——雖然我們肉眼看不到。」他用手指按一按自己的手臂,解釋「記憶」意思,道:「你看,我按下去後,會有個紅印,但當紅印褪去,手臂就變回平常,但我的腦是記得那痛楚。當然,《水記憶》作品的重點不是我的記憶,而是所有人的記憶,因為維港跟任何人都有關係。」
多年前已拍好照片
雖然會展站上月才開幕,但他早於2014年尾至2015年年中已拍好照片,他主要在灣仔海旁拍攝,後來由於灣仔有工程進行,因此他去到尖沙咀用長鏡遠拍灣仔。當中最難搞的是垃圾,他笑指自己的鏡頭不斷要避開海洋垃圾。大家可留意某些照片的海面反映出維港兩岸的霓虹燈。
1200張圖片,最上一層較多暖色,象徵海洋的上層;然後隨着電梯下降,海洋顏色漸漸變冷,「這是公共藝術,我想把作品融入建築結構之中。」他以手比劃道,「由於地鐵一向用鋁板做牆,所以我就用回鋁板作為作品的畫布。」
他對港鐵的記憶又如何?
他想一想說:「我的中學生涯在八十年代,其時正值港鐵(當時叫地鐵)多條路線通車,那是香港發展很重要的里程碑。很多人都覺得社會跨前一大步,陳百強還唱了一曲《幾分鐘的約會》(1980年,其中兩句歌詞:地下鐵碰着她,好比心中女神進入夢)。」
公共藝術講求地點即空間與藝術本身的關係,而對於虛擬的NFT,他有何看法?
他先利申自己沒有參與任何NFT創作:「對於我來說,NFT只是一個媒體或載體,你放啲乜嘢上去,才能決定它是什麼藝術。它透過加密貨幣的基礎進行認證,好處是令買家交易時更安心。不過NFT是否對於藝術的表達有革命性作用?我就不太覺得有。不是貼了NFT就代表它是藝術。但在收藏及交易上,它起了一點作用吧!」
他沒投身NFT創作,因他本身相信實體空間與現實世界,「你睇個Jpeg(圖像格式)是用手機睇的,但人是否可以完全抽離於現實呢?這是問題。我們有起居飲食、日常生活。正如這作品(《水記憶》)的成立,不單是影像,重點在於它擺放在港鐵內,有這樣的布置和大小,跟乘客建立關係。NFT,跟人有什麼空間關係呢?我睇唔到。」
梁志和正職在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擔任副教授,他近日埋首苦幹的一件個人作品是關於「香港過去式的未來」,「譬如在1949年,人們想像中的香港未來是怎樣的呢?」他解釋,由於現在大家都很關心香港的未來,他就想倒車看一看過去人們對於香港的未來想像又是如何的。「過去大半年,我身在倫敦國家檔案館翻看了很多與香港相關的文件。」
有什麼有趣的發現?「我講其中一件吧!當中國和英國互相試水溫時,英方曾有一個外交官接觸了一名駐倫敦的中國大使,這位大使斬釘截鐵地表示:我哋一定收回香港。如果無記錯係1981年。然後,英國那邊就話:我哋好多嘢都要通過國會喎……唔係咁簡單就下決定……等等。這個雙方的會面報告,交到戴卓爾夫人手上,她手寫了一個字Excellent作回應。」他認真地說:「我覺得Excellent這字很有趣,這字點解呢?係『好』還是什麼意思?令人有無限的想像空間。」
疫情對教育影響大
近年困擾着港人的還有各種社交限制。譬如說遙距上課,對教藝術的他來說尤其困難。「疫情最大的影響是不能面授課程。正如我剛才所說,我較注重實體空間,而在沒有實體空間的情況下教藝術,影響很大。目前西方社會在檢討封城期間小朋友待在家中——尤其幼兒,會否影響日後的社交能力。」
那麼,他的學生呢?「我現在答唔到你,因這些影響可能在10年後才浮現。」他進一步道:「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不僅是交換資訊,而是有情感上的交換。平常有些事情不用講出口的,但改成網上上課後,每件事都得說出口。」他指出,學生交作品也有困難,「他們若把作品拿到學校,校內環境企理一點。但透過網上交作品,因家裏的環境狹窄,好多背景都避不到,那麼會影響作品的呈現。因此有時我會叫學生利用軟件把背景執乾淨少少。」
說到移民潮,梁志和指沒感到很多學生離開,但在舊同學聚會上,一些在中學當老師的朋友說有很多同事離港。他指自己隨時有離開香港的可能。「我一向都話自己不是特別喜歡香港——雖然這刻我仍很commit自己的教學。」
他已婚,和太太沒有小朋友。
梁志和(Warren)小檔案
年齡:54歲、家庭狀況:已婚
職業:藝術家、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副教授
學歷:中文大學藝術碩士
撰文:譚淑美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