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5月24日

王建芳醫生 微言芳談

猴痘知多少

全球多國爆發猴痘(monkeypox)個案,猴痘頓時成為大家關注的話題。看到網上的圖片:患者臉上、身上,甚至手掌腳板都長滿了囊泡,模樣教人吃驚;再加上猴痘的名稱,想必與猴子有關,又或是懷疑這猴痘會不會是伊波拉病毒的翻版?

又可能有人會聯想到1995年發行的美國電影《極度驚慌》(Outbreak),這款和天花極度相似的病毒,會否被用來製造成生化武器呢?

猴痘於1958年從一隻猴子身上首次發現,因而命名為猴痘,它和牛痘、天花是近親。同一家族中,還有兔痘。但是,猴痘的宿主並不是猴子,而是鼠科動物。

第一個人類感染的個案,於1970年的剛果共和國發現,患者是一名住在偏遠熱帶雨林的9歲男孩。自此之後,在中非和西非11個國家都有個案。其中,尼日利亞自2017年就一直有個案;近年不少非洲以外的猴痘個案,發病前或發病時都有到訪尼日利亞的紀錄。

例如2019年在新加坡,就有過一個猴痘個案,一名來自尼日利亞的商人,在發病前曾經參加親友在雨林舉行的婚宴,進食了未完全煮熟的野味,有機會因此感染到猴痘。到達新加坡後,他並未即時發病,更參加了一連兩天的商務工作坊後才有不適,發燒、長出囊泡,一個星期後才求診。基於他的病徵與旅遊史,新加坡的醫生馬上就懷疑這位病人感染猴痘,兩天後就確診。

透過緊密接觸感染

這次猴痘爆發和以往個案最大的分別,是除了一個英國的個案之外,大部分個案都沒有近期去過非洲的歷史。自英國率先向世衞通報有本地猴痘爆發的情況後,其他歐洲國家,如葡萄牙、西班牙、瑞典、比利時、意大利、法國,都陸續有確診及懷疑個案。

北美洲繼加拿大蒙特利爾有個案後,美國也有曾到訪當地人士回國後確診。澳洲就有到過英國和葡萄牙的人士成為懷疑個案。到底這次爆發的源頭是哪裏,仍有待進一步調查。

從病毒基因分析所見,這次爆發的猴痘是西非病毒株,屬於致命率較低的一種病毒株。另一猴痘病毒株,是致命率可達10%的剛果病毒株。而從流行病學的資料分析,發現這次猴痘爆發的患者,有不少是男男性接觸者。到底猴痘是如何傳播,他們之間有什麼共同之處,相互之間又有什麼關連,都有待解答。

猴痘可經由飛沫、緊密接觸又或接觸到受囊泡內分泌物污染的衣物床單而感染。過往也有母體感染胎兒,引致胎死腹中或流產的個案。

猴痘的潛伏期多為一至兩個星期,這個時候患者並沒有傳染性。但是當患者開始發燒、出現如感冒的病徵時,就有機會把病毒,經由飛沫傳染給他人。當患者出現囊泡,泡裏的分泌物有很高的病毒量,當囊泡破裂時,就有很高的傳染性。一般個案病徵維持2至4個星期。當中,很多人會自行痊癒,但也有人出現併發症,如細菌感染、肺炎,甚至是腦炎,以致死亡。

香港爆發機會不高

八十年代以前在香港出生的人士,都應該曾經接種過預防天花的牛痘。牛痘也能預防猴痘。牛痘現時仍然有被使用:部分在實驗室工作的研究人員和獸醫,因工作關係有機會接觸到猴痘或牛痘,都會接種牛痘疫苗作預防。此外,現時也有針對猴痘的藥物可以治療猴痘患者。

我們身處的香港,又有沒有機會爆發猴痘呢?

隨着我們有足夠的防疫意識,對猴痘的關注和了解增加,由於猴痘不像新冠病毒,沒有「無病徵確診者」的情況,當一有猴痘個案時能及時隔離和進行追蹤,相信在香港爆發的機會不高。

但是,我們現在不能只留意來自非洲的人士,凡是有外遊紀錄的人出現和猴痘吻合的病徵時,都應為緊密接觸者進行醫學監測。

汲取了兩年多應付難纏的新冠病毒的經驗,對付猴痘散播,似乎相對簡單。

撰文:王建芳醫生_臨床微生物及感染學專科醫生

 

[信健康] 猴痘可會在港爆發?醫生資訊可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