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24日
上星期,筆者在私人fb提及中國歷史上一位名人叫抹撚盡忠,惹來很大迴響,理由不解也明。觸起我對他產生興趣,卻另有原因,這裏談正經的,鑑古知今,或者亦能啟發大家。
抹撚盡忠(?-1215),金國大臣。抹撚乃女真族的姓,無足為怪。他在《金史》卷101有傳記,算得上金朝支柱棟樑,可惜仍無法改寫國家被蒙古蠶食至滅亡的大趨勢。有趣在抹撚盡忠早期生涯:《金史》說他「進士第」,即科舉出身,「御史台舉廉能」,即經考轄表揚他廉潔能幹,升為山東按察副使,但轉頭就「坐虛報田稼豐收」,虛報地方收成而貶官,上落何其快。抹撚盡忠豈非廉能嗎?怎麼卻造假?他盡忠嗎?
好心做壞事
其實並不矛盾,這是管理的通病。朝廷鼓勵生產、獎賞能振興農業的地方官,但穀物收成端賴氣候,歉收無可奈何。正因為抹撚盡忠進取望紮職,篤靚盤數,卻又因為他廉潔,如果他奸,大可照向居民橫徵暴斂填氹。抹撚盡忠沒有,於是被揭發虛報。
獎賞制度看似合理,偶爾好心做壞事。
金朝(1115-1234)倏起倏滅,我大學選修「宋遼金元史」,論文攞A,比本科還高分,題目〈完顏亮在金人心目中的地位演變〉,則屬壞心做好事的史例。
完顏亮(1122-1161)金朝暴君,憑篡弒奪位,好大喜功南侵宋朝,兵敗身死,死後廢除帝號。小時候讀《射鵰英雄傳》,完顏洪烈盛讚完顏亮「是咱們做子孫的人所當效法的」,楊康從旁附和。完顏洪烈是杜撰的金朝末年皇子,楊康認賊作父,小說家之言本不必深究,但金庸既如此設定,作為權貴,豈會轉軚歌頌廢帝?金庸亂作嗎?觸發我反思,後來披閱文獻,金朝才子劉祁(1203-1259)著《歸潛志》,亦推許完顏亮。《金史》裏,末年也記載了一些對完顏亮的平反聲音。
關鍵在「末年」兩字。完顏亮窮兵黷武,當代人深惡痛絕,但完顏亮死後,金國再沒大規模南侵宋朝,偃武修文的結果,倒愈加腐化,坐以待斃,終於遭北方蒙古及南方宋朝夾擊而亡(即使經歷抹撚盡忠等人的掙扎)。若你是完顏洪烈或劉祁,眼見國運頹唐,撫今追昔,會否寧願仰慕完顏亮的敢作敢為盡地一煲呢?完顏亮固然非善類,此一時彼一時,在積弱的後輩看來,卻豪氣干雲大英雄啊。我論文便環繞以上觀點。
俄羅斯現象
亦解釋到俄羅斯現象──我們奇怪,戈爾巴喬夫(1931-)推倒鐵幕,獲頒諾貝爾和平獎,為啥竟被百姓冷落?朋友,真正國情,外間人未必感應到。「和平」代價換來蘇聯解體,國力下降。憋氣夠久了,普京出兵烏克蘭,收復「舊疆土」,重振聲威,頗受國民議會所支持,並非毫無道理的。
好心做壞事,壞心腸可視為好事,政治+時移世易,千秋功過,誰說得準?
撰文 : 余家強
(編者按:余家強最新著作《佛系推理》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