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8日
朋友尋求Hi-Fi「膽味」,搜購山水牌擴音機AU9500近一年不果,買入其後繼型號AU9900頂癮,同樣已停產,始終心中有條刺。我烏鴉口,忍不住搭嘴:「新不如舊乃定律。」妙在朋友也認同。
讀者諸君莫笑我們儍,一般產品貪新忘舊,但在特定器材世界,追捧舊物屬於常識──Hi-Fi、相機等所謂男人「老婆」是也,識玩便懂。
反思之下,照計,這類奢侈東西不存在將貨就價情況,理應精益求精吧?對,新不如舊定律一半吹出來,事關用家同時兼炒家,自抬收藏品身價嘛;一半,卻頗符合實情。
相機,產地公認以德國為上,其次日本,再其次才到中國和東南亞。大部分品牌漸漸「紆尊降貴」:Hasselblad由機身瑞典造、鏡頭配德製Zeiss;改為配日本製Fujinon鏡頭;日本Nikon過往號稱國民相機,如今要找一件新品made in Japan都難;Sony亦然,頂級型號竟來自泰國。層層下降,廠家聲稱,技術已然成熟轉移,絕不影響品質。但發燒友不會相信,女士們也會明白,法國製手袋與越南製豈無差別?買不到歐日一手貨,惟向中古、舊型號打主意。
對立矛盾
世界工廠,當然為了節省成本,慳出來開發技術,所以相機和鏡頭各項功能突飛猛進,值得肯定。但不同年紀的攝影愛好者追求迥異,愛快捷、輕便,乃至花巧vs愛經典、雋永和手感,存着對立矛盾。舉例,要提升鏡頭自動對焦速度,端賴機件材料輕量化,才轉動得靈活,吸引年輕人趨之若鶩,那佔生意大宗。老輩拍照嘆慢板,不貪快,反而嫌輕量化=鋼水不足、犧牲品質,對花巧功能嗤之以鼻。在市場裏,往往一邊是全新東南亞製「機關槍」,一邊是二手歐日製「冷兵器」,魚與熊掌,悉隨尊便。吹毛求疵認為,頂尖鏡頭根本只有手動而沒有自動。
老東西是否更耐用?我不敢講,傳說電子產品有「計劃過期」,過了保養期就容易壞,否則新型號怎發市?攝影數碼化後,CMOS像素不斷增加,引君每隔兩三年便換機,的確毋須太耐用;傳統相機用菲林,本身沒啥迫切upgrade誘因,預設可用十幾二十年並不出奇。龍友迷戀菲林銀鹽味,撫今追昔。
Hi-Fi我不熟,朋友說,欣賞八九十年代錄音用八九十年代器材方匹配,像拿舊相機拍懷舊題材。人到中年必聽鄧麗君,我有朝一日都想搞好一套黑膠組合。
思古幽情
種種加起來,總解釋到大叔們喜舊厭新之謎。願真老婆一樣愈老愈可愛啊!其實,餐廳食肆近年也標榜古早味、古法烹調。亂世多變,價值觀動搖,人同此心發思古之幽情。
圖片:作者提供
撰文:余家強
(編者按:余家強最新著作《佛系推理》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疫情下 家庭醫學年輕醫生如是說 |
上一篇: | 笑着進,哭着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