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6日
我想到去年在香港要忍痛捐贈和丟掉衣履鞋襪、疫情期間又在eBay售賣家裏多餘的東西,現在能享受簡約的生活空間,沒有什麼購物慾。走過倫敦高雲花園Neal Street一角,曾經是我中學時代最愛去的Shellys鞋店,取而代之的是一家復古二手店PICKNWEIGHT。這裏不止有衣服,還有帽、手袋、絲巾、鞋子,每件商品用顏色標示,例如橙色、綠色、紫色等,就像迴轉壽司的顏色碟子一樣,分辨價錢高低。選好之後在Pay Station付款處用電子秤以重量結算,所以稱為Pick and Weight。可是這家店的東西價錢跟新貨差不多,有些大衣甚至過百英鎊。許多年輕人進來逛逛,最後都只看不買。
上周末在牛津Town Hall,有同類經營模式的供應商Worth The Weight來賣衣服,入場券只是2鎊,一公斤重量的衣服劃一為20鎊,比倫敦PICKNWEIGHT合理。它每個周末都在英國不同城市舉辦vintage clothing sale,由北面的Hull至南部Bournemouth、Plymouth,東部劍橋至威爾斯卡迪夫也有市集式活動。它還借助網上批發,提供衣物給個人或Depop小店售賣,省卻了實體店的租金和人手開支。我看到七彩繽紛的復古裙子很吸引,在場也有不少男士找新潮的休閒服,但有誰需要買幾公斤的碎花裙或條子上衣?假如這家公司創立的理念真正是推動舊衣循環再用,「as a way of fighting fast fashion」的話,怎可以誇耀說每次的kilo sale帶有9公噸衣物來作補給?
這種「公斤店」原本在德國、法國、希臘等地最盛行,主張省錢、環保,也有一點尋寶的樂趣,讓人在世界各地蒐集意想不到的穿搭飾物。我仍然深信quality over quantity,拿過30公斤行李乘飛機搬家的人最能明白。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椰子椰青椰皇 |
上一篇: | 在陽光中,在陰影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