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7日
前陣子看美國醫療電視劇The Resident,其中一集講述兩位驕傲的醫生自恃為外科聖手,替病人做心臟手術時互相比併「刀法」,差點令病人流血不止而死。醫院總監請來顧問,指出他們在手術過程中可以改善的地方,「Dr Bell, you're ambidextrous but you tend to only use your left side.」我想到自己從前做實驗也需要縫合傷口,左右手控制持針器時要靈活,之後看不見傷痕才是好功夫。於是我買了一個籃球練習,希望平衡左右四肢的靈敏度。
左右手腳皆能運用自如、真正ambidextrous的雙撇子很罕見,但許多家長也聽過類似的學說,就是一些教育家鼓吹鍛煉非慣用手,引用「神經可塑性」(neuroplasticity)的概念,認為刺激左右腦細胞能夠提高整體學習能力。有些機構甚至提供一系列雙手兼用、書法能力和記憶力的收費訓練,說能重塑神經網絡、顯著提高記憶力、提升思維及增強耐力,甚至改善心情和睡眠等,可惜科學上暫時沒有確實證據。
我只想到小時候受各個科目的老師威脅——假如左手的arpeggios鋼琴指法彈奏得生硬和慢一點,音樂科會不及格;假如不懂得用左手運球或投球,運動科也不及格,側重一面的話,別人還會把另一面當成弱點攻擊;假如無辜地跟全班同學被罰抄100次「我以後不敢了」,右手太累便要用左手交替……換言之,能夠善於運用左右兩面變成了生存之道。幾年前我因手指急性筋膜炎留院觀察了幾天,有一位忠實讀者來信問編輯為什麼這樣殘忍,我的手都不能動了,手背插了導管注射抗生素,還要她交稿?幸好我訓練有素,被迫出了Plan B,終有一天會派上用場。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