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10月16日

香睿剛 笑看東瀛

翻身中小企

7年前從日本Sony脫離出來的手提電腦品牌VAIO,日前公布一連串的新產品,當中售價過萬港元的手提電腦,全部均在日本的工場製造,故此售價也特別驚人。

置諸死地而後生

上世紀九十年代至二千年初,日本品牌的手提電腦可謂業界翹楚,除了以設計前衞見稱的VAIO,還有高規格及耐用的東芝Dynabook、NEC、Fujitsu等等,拿着一部與美國的IBM(即現在的Lenovo)、Dell、HP和Compact手提電腦一比,心裏總是有一點虛榮和優越感。筆者人生的第一部手提電腦就是東芝的Dynabook,是當年父親在自己大學畢業時,於美國三藩市中心的Best Buy電器店購買,旁邊顧客見到了,誇讚一句「Your son must be going to a great school!」,現在回想起來也不敢當!那些年的日本品牌威力就是如此。

到二千年代後期,手提電腦價錢開始下滑,中國Lenovo、台灣ASUS、韓國Samsung、美國Dell等的出品價廉物美,加上WiFi和智能手機普及化,日本品牌的優勢就逐漸消失。VAIO挾着Sony品牌的大字,當初還負嵎頑抗(最近重看2012年的占士邦電影Skyfall,發現內裏電腦贊助商就是VAIO,所需宣傳費用一定不菲),但面對對手步步進逼,Sony最後還是要撤退離場。2014年,Sony將VAIO部門和品牌使用權賣給日本國內基金,之後除在銷售渠道提供幫助外(例如在日本Sony網店銷售等,屬聊勝於無的性質),再不插手;外界普遍以為,VAIO的死期已定,餘下的只是有體面地步入歷史而已。

置諸死地而後生,VAIO吸納Sony的工程師後,第一時間全面削減成本,除了將總部從東京搬往滑雪勝地(冬天的滑雪勝地,在春夏只是普通鄉村)長野縣,同時發出「肥雞餐」通告,將僱員數目從1100人大幅減少至280人,總之就是全面緊縮。

努力開拓機構客戶市場後,VAIO自2016年起轉虧為盈,之後至今從未跌入赤字;這次VAIO發布會中的主要電腦型號均是以一般消費者為目標,VAIO要重新進軍海外,也許只是時間問題。

曾經受千夫所指

相比Sony今天的業績,VAIO的營業額只是區區的200多億日圓,但後者要養活的員工數目也遠比前者少,反映日本電器產品只要定位正確,還是有利可圖。可惜,VAIO當日採取的緊縮手段,日本大企業並不可能做到,無論是大規模裁員(日本大企業一向是終身僱用)和搬遷辦公室至鄉下地方(大都會員工哪會願意),一舉一動均會受千夫所指。日本大企業缺乏靈活性,於此可見一斑也。

如VAIO等對大企業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產品,日本相信還有不少。未來,日本製造業要繼續謀生,要參照其成功例子,一一斬件去肥出售,從中小企角度再出發,在二十一世紀裏,可能是一路奇兵。

撰文 : 香睿剛

 

(編者按:香睿剛最新著作《笑看東瀛2》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