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0日
上周中,中國舉行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慶典,引來海外傳媒大篇幅報道及高度關注。筆者以前的老師、前早稻田大學亞洲太平洋研究所所長天兒慧(天兒,日本姓氏),以學者身份接受多間日本傳媒訪問,除了在《日經新聞》上撰寫長篇敍述中國共產黨100年事蹟,又接受某月刊雜誌訪問,討論中日關係未來路向。
態度轉鷹
天兒教授是日本傳統的知華派,除了對中國歷史文化有深入認識及說得一口流利普通話,退休前指導的碩士及博士課程裏,從不乏來自中國大陸及台灣的留學生。教授除了對中國抱有親切感,在政治主張亦推崇泛亞洲主義(Pan-Asianism),認為亞洲問題應該由亞洲國家共同協商解決(當年的早稻田大學,泛亞洲主義是主流)。十多年前,筆者不知天高地厚,在畢業論文中論及某位與天兒教授友善的學者所提出的泛亞洲論缺乏論據支持,結果在Thesis Defense時被教授訓斥筆者不明白「日本心」;現在回想,假如天兒教授最後在評分上沒有「筆下留人」,自己隨時畢業不了!
回港工作後,偶爾會在網上看到天兒教授文章,論點均是鴿派論為主,指與中國外交凡事要友好為先,合作共贏云云。意想不到,踏入2021年,天兒教授的態度開始來個重大轉變,被問及在中美關係緊張時刻日本應有立場時,想法與保守派幾乎無異:
「在中國國力不斷提升的當下,日本除了必須堅定守護自己的國界和利益,亦要思考如何與中國這個龐大經濟體共存共榮……這絕對不是簡單的事,但面對不限於中國等外國的霸權威脅,日本絕對不可以沉默。在這觀點上,台灣問題已不再是中國內政:台海局勢不穩,太平洋局勢也會不穩,而問題升級則會直接影響日本及國際社會的經濟利益……假如出現武統等非人道情況,日本必須果斷與美國及其他國際社會夥伴聯手支援,以最短時間內收拾亂局。」(筆者翻譯)
以上說話,假如是出自傳統鷹派(如日本防衞省官員)之口,相信又只會引來中方強烈譴責及堅決反對,但出自天兒教授這位以前天天將「中日友好」掛在嘴邊的老鴿派之口,就不得不令人感嘆時代轉變了。
隔空交火
固然,天兒教授在整篇訪問裏,依然有頻繁提及中日合作、互惠共贏的必要性,但相比於昔日意志堅定不移,今天的他卻給人一種意興闌珊之感。教授在社交平台上載訪問後,引來某名留日的中國教授批評,指他的論述只會將中日關係推往衝突之路,假如日本要在美中關係緊張之際發揮作用,應該要先與美國保持距離,結果被天兒教授及其他持相同意見的日本教授一一反駁(日中友好需要時間建設,但日美同盟卻是理所當然,這點在日本朝野上幾乎無異議);日本社會從來習慣措詞婉轉,這次老教授們卻樂意在社交平台隔空交火,實是奇景。
鴿子變禿鷹之後,要再變回鴿子,不知道要多少歲月?
撰文 : 香睿剛
(編者按:香睿剛最新著作《笑看東瀛2》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地下故事 《極地冰劫》 |
上一篇: | 供奉關帝像疑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