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8日
Willde是個大頑童,記者問他如何看將來?「我知就會去買股票,雖然我不會這樣做。新冠疫情後,我比過去更珍惜生命」他笑說。原來他曾約太太2024年9月15日去見上帝。
「我開玩笑說雖然我們不能同日生,但可以同日死,去意大利海岸邊,再租一輛紅色的林寶堅尼,然後一起衝落海。哈哈!她說你都黐線嘅,要死自己去死。趁這幾年賺多點錢,記得寫好遺囑,哈哈!」
他近年愛上文字,幾年前去尼泊爾跟The Geography of Genius的作者Eric Weiner學寫作,該書提到最多天才的地方是希臘首都雅典,還有英國的愛丁堡等。這些城市都有一個特點,那裏的人都有保護自己文化的意識,有權有勢的人願意為社會帶來歡樂。
可惜香港再次變成很多人想離開的城市。港人過去的成功是打拚出來的,那種團結的文化早已存在,Willde生於福建家庭,自小就感受到不公,「比如一些餸菜只有我能吃,妹妹們不能,我經常偷偷藏一些在口袋,然後在廁所分給她們吃。」
可惜,這些分甘同味的文化近年變得陌生,人人都爭名奪利的時候,往往獨吞全部利益。「如今人人都說保持社交距離,我覺得這樣很好啊!」的確,少些交際應酬,多一些私人空間,反而能看清楚活着的意義。
Willde還在思考如何發揮小鐵屋的魔法,記者想起解憂小書店,不管是度橋度到大腦閉塞的廣告人,還是難覓一片私人空間的年輕人,都可以在裏面找到一點放鬆的空間。
「讀書、教育最重要,所以叫先書後贏。我總想我們為何要賺錢?不就是解除生活的憂慮,令生活更自由嗎?你有了知識,思想自然更開闊。所以,我們不論賺到多少錢,都總要有個喜悅,追求喜悅就是對自己的職責所在。」Willde一口氣說。
撰文:吳雄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母親節」談孝 |
上一篇: | 前廣告人吳文芳新創作一人圖書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