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3日
在大學從事教學工作整整4年,是時候作反思!
以前有個說法,家長會因應自己成長的遺憾,例如缺乏家庭溫暖,向兒女過度提供自己當年所缺,作心理補償,不知學習是否也如是。記得40多年前大學的課堂,百多人坐在演講廳裏,盡把教授課堂上所說的一切記錄下來,回家才細看能否看懂自己的字或明白內容。遇上教授要關掉演講廳的燈,讓幻燈片發揮更佳效果時,就要摸黑寫字,或找些會發光的筆。那時還未有個人或平板電腦,更沒有USB燈。教授通常用很多幻燈片,又講得快,彷彿這能顯示自己內涵。日後發覺許多醫生授課時都有內容太豐富的習慣,包括我自己。無他,這只表示從自己角度出發而已!
醫生習慣家長式,從自己角度看問題,覺得這樣做對病人好,就是好。莫說今天不能,上世紀末也不能這樣做。除學懂不單從自己角度看問題,還要比以前易接受批評。成人學習的方式和孩童不同,你教授的是否他們所要,完成課堂後從學生的評估很快便知曉,無所遁形。我的碩士生日間都有全職工作,公餘時間不能強求他們呆坐課堂3小時,靜心聽課,若然是網上授課就更難維持3小時的專注力。
教授碩士也和學士課程有別。參考教育局的資歷架構文件,資歷級別第六級(碩士)相比第五級(學士),牽涉培養批判角度,分析、思考、創造和領導能力,以達到擴展學科知識,在複雜專業和道德議題上作判斷和決策等。這和純知識傳授分別很大!這年代資訊發達,懂得用關鍵字的,幾秒鐘就能找到網上答案,可能比從自己腦袋找出來還快。上課最主要是引起他們興趣,所以我最喜歡問問題,刺激他們思考,讓他們從不同角度理解問題核心,和運用知識找可行方案。引起興趣後,他們自己發掘的知識,遠比在課堂上聽到的有用!這樣的學生在班內亦能起牽頭作用。
需要集體智慧
學習離不開考核,出考試題目也要着重運用。當然也有背誦的試題,那是讓學生覺得學到些知識。香港的中小學教育制度都是填鴨式的,沒有考記憶的試題,同學們都不放心!
也記得從事麻醉醫生工作時,經常要培訓新入職醫生。那時秉承的理念也就是培訓獨立思維。我對他們說不一定要抄襲我的做法,部門內還有其他顧問醫生,新丁跟隨他們學習施行麻醉時,應了解他們為何這樣做,從而建立屬於自己、有理有據的做法,這才是學習和培養!
這年代需要更多集體智慧解決時代挑戰,還是把腦袋留作思考吧!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大寒不寒」牛年恐增病 |
上一篇: | 兒科醫生和獸醫 相似之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