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1月19日

姚嘉樺醫生 醫索寓言

防疫vs產後抑鬱

過去一年,醫管局因應疫情嚴重或放緩,陪產服務不停在暫停和放寬之間循環。不過,由1月12日開始有限度恢復陪產服務,但孕婦及陪產人士分別要有入院陰性檢測結果及3日內陰性檢測試結果。這個德政是由於專家們參考了香港大學婦產科學系在《香港醫學雜誌》11月發布的研究,比較在新冠肺炎大流行後和大流行前生產的孕婦的愛丁堡憂鬱測量表(EPDS)分數,EPDS 10分以上比率明顯比較高(14.4% vs 11.9%)。

在分娩過程中,多了三成孕婦選擇以止痛針減痛。研究團隊認為丈夫陪產可以填補醫護人員和婦女之間的溝通鴻溝,並促進使用非藥物性止痛方法,例如輔助太太走動,提供按摩、協助使用分娩球等。世界衞生組織的指引提到,所有孕婦包括確診或疑似感染者都有權利在產前、生產中和產後獲得高質量醫護服務,要有安全良好分娩體驗。這包括受到尊重和體面對待,可選一人在分娩時陪同;能夠和產科人員清晰溝通;採用適當的緩解疼痛措施;在可能的情況下允許產婦走動和選擇以哪種體位分娩。

之前有報道提及有產婦因為公院暫停陪產和探病,因此考慮轉到私家醫院生產。但是私家醫院收費高昂,很多家庭在疫情影響下收入下跌,經濟負擔沉重,而且大部分醫療保險都不保障生產的使費。醫管局現在放寬陪產,希望真的幫到產婦們改善精神健康。

另外,加拿大有一項涉及900位懷孕中和剛在一年內生產婦女的網上問卷調查,發現在大流行開始之前,這些婦女中有29%經歷中至高度焦慮症狀,15%則經歷抑鬱症狀。在大流行期間,72%的人感到焦慮,41%的人感到沮喪,比例大幅增加。

她們當中有64%表示自大流行開始減少了體育鍛煉,體育活動受到限制,這可能是抑鬱症上升的原因。但同一研究發現一周內有150分鐘中等體力活動,焦慮和抑鬱症狀會較低。看來為了促進精神健康,產後婦女們就算戴上口罩都要步行和買餸,在家繼續做家務。點解?因為根據康文署網頁,這些都是中等強度運動!

作者為婦產科專科醫生

 

[信健康] 疫情下防產後抑鬱,婦科資訊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