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9日
今年相信會是很多人一生中最特別的一個聖誕節,在疫情之下,大家要戴着口罩、減少聚會、保持社交距離,加上經濟大受影響,氣氛當然大減,但在這樣一個疫境之下,更應該多關心和幫助一些弱勢人士,向他們送上實際的聖誕禮物,因為他們所受的影響可能是你想像不到的。
國際培幼會總幹事蕭美娟(Kanie)投身扶貧發展工作超過20年,曾目睹不同天災、戰亂如何令孩子的生活受到威脅,但她覺得這史無前例的全球疫症帶來影響之大,是近數十年所未見的。
自疫症爆發後,她定期與不同國家的前線及後勤同事以視像會議交流,得知世界各地孩子正遭遇各樣難關,包括三餐不繼、被迫童婚、被施暴、當童工等,當中以輟學和缺糧問題尤令她擔憂。
對發展中國家的孩子而言,停課是輟學成為童工或被迫童婚的序曲。住在柬埔寨偏遠地區8歲的麗加(Lika)在停課的第一個月就因為家貧而無法參與網上遙距課程,只能隨母親下田工作,學業大受影響。
為了讓眾多像麗加一樣的孩子可盡快得到學習機會而不受昂貴的上網設備和不穩的網絡影響,培幼會提供了助學金及為偏遠地區孩子而設的學習課程,讓麗加和其他孩子得以購買遙距學習書本和用品,繼續學習。
得物有所用
除了輟學問題,疫情亦令很多孩子活在飢餓中。7個月大的楚蕙(Chorvy)同樣在柬埔寨居住,是家中的小女兒,父母因沒有資金和知識,一直只能以種植平價的木薯為生。疫情前,他們每天可賺到約10美元,勉強餬口;疫情影響交易加上木薯失收,現時楚蕙父母每天只賺到5美元,一家人陷入缺糧危機。楚蕙瘦得可憐,更被界定為嚴重營養不良。培幼會為楚蕙一家提供經濟支援,讓楚蕙獲得前往醫院接受恒常營養治療的交通費,現時楚蕙已不再營養不良,得以健康成長。
一場疫症帶走了很多寶貴的性命,也為無數貧窮孩子的生活帶來巨大打擊,一般香港人不會有溫飽問題,如果和一直要為生存苦苦掙扎的人相比,應該會發現自己仍有條件伸出援手。疫情下的聖誕節,大家不要再送出收禮人得物無所用的聖誕禮物,選擇送培幼會的「希望之禮」,捐款港幣600元就能為楚蕙一家一樣的貧農家庭送上「抗疫之籃」,透過耕種培訓及提供小雞、種子等,使他們可以提升收入、改善生計、獲得充足食物;捐款港幣1200元更能為像麗加的柬埔寨孩子提供助學金,延續他們的上學夢。
捐款感暖意
除了為外地貧困家庭和小孩送上聖誕禮物,不妨考慮捐款給香港血癌基金,除了可以幫人,你自己也會感受到暖意。海港城每年均會聯乘不同藝術家創作聖誕特別版的精品作慈善義賣,今年與荷蘭插畫家Eva Cremers攜手推出限量版「Christmas Every Day」保溫瓶連拼圖杯墊。保溫瓶和杯墊的設計色彩繽紛,而且都有「怪獸成員」的可愛大合照。換領方法有兩個,參與REWARDING EVERY DAY並憑禮品兌換券捐款150元予香港血癌基金或在商場內兩個換領地點即場捐出250元予香港血癌基金,即可得保溫瓶連拼圖杯墊一份。
撰文:卡夫卡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詩壇最高榮譽得主陳美玲:美國文化終於趕上了我的創作 |
上一篇: | 推理經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