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9日
「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餘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讀過《背影》的人,相信對朱父的背影多少有點印象,甚至對他違反交通規則,穿過鐵路買橘子的過程也有點記憶──他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他要爬上對面月台,用雙手攀着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
《背影》一文還描寫了朱父對兒子體貼和周到的照料:朱自清到車站買票,父親替他看管行李;他行李多,要給腳夫小費才可過去,父親替他講價;他上車了,父親囑咐他路上小心,夜裏不要受涼;父親替他預先做好紫毛大衣,又囑託茶房好好照應他。朱自清亦因父親對自己的關懷忍不住幾度落淚。
然而,朱父一直對朱自清的照顧也是如此無微不至嗎?二人的感情一直如此深厚嗎?朱父自小對兒子的管教專制嚴苛,例如當老師批評朱自清的文章,他除了訓斥兒子,還試過用火把兒子的作業燒掉。另外,朱自清與妻子的婚姻不至於盲婚啞嫁,但也是父親包辦的。在朱自清寫《背影》前,他曾擔任教師,父親卻瞞着兒子與校長私交,拿走他當月的全部工資,氣得他一度憤然離家。二人鬧得不可開交,數年不通音信,關係亦由失和漸漸走向決裂。
當時朱父也不見得是兒子的好榜樣,他因姨太太之間呷醋鬧到滿城風雨。他因私事被革職,家中欠債,要變賣典當家產。有人認為朱自清的祖母在此時死去是因為受不了種種打擊,因此祖母去世和朱家經濟陷入困難也自然算到朱父的頭上。
朱父深受傳統封建思想影響,相信「棒下出孝子」,以強權方式掌控兒子的人生。相反,朱自清抱持新一代的想法,主張個性解放和思想自由。朱自清在這樣的原生家庭下成長,他痛苦、恐懼、焦慮、自我價值感低自是必然。以心理學角度分析,他可能因被燒作業而有着童年陰影,心理上大受打擊,不願再度學習;他可能因被親人欺騙而對人處處防衞,充滿不信任;他可能將自己成長遭受的精神傷害不知不覺「傳遞」下一代;他更可能因父親如此對待他而要盤算怎樣向父親報仇,造成悲劇。
朱父與兒子的矛盾是舊傳統與新觀念的矛盾,也可以看成是每個「上一代」和每個「下一代」的矛盾。朱父沒有主動向兒子認錯,但朱自清成家立室後,不止看到父親表面對他苛刻的行為,也憶起父親「少年出外謀生,獨立支持,做了許多大事」。此外,他對父親多了感受上的理解,想到「家中光景一日不如一日」,父親「觸目傷懷,自然情不能自己。情鬱於中,自然要發之於外」。他對父親的看法不只局限於父親的角色,還把他看成活生生的一個人──一個有自己的過去、有屬於自己的情緒、有未必為人所知的難處和限制的人。二人兩年不見,漸漸忘卻對方的不好。不過,在這段不完美的父子關係中,他們各自也有所念念不忘,朱父終究惦記着兒子及孫子,朱自清終究選擇將父親買橘子一幕詳細記下。
作者為香港教育大學中國語言學系講師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孩子,為你感到自豪! |
上一篇: | 電競追夢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