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4日
自日本上周宣布正式延遲2020奧運至明年夏天之後,縱使日本全國新冠肺炎個案直線上升,各處地方政府反而好像如釋重負,不再介意「新冠病毒」個案影響日本的國際形象。
遙想個多月前,日本處理郵輪「鑽石公主號」隔離不力,導致病毒感染個案不斷上升,那時候政府的主要人員還煞有介事,要求一眾傳媒把感染個案分清楚為「郵輪個案」及「國內個案」(當時,後者數字依然比較偏低),以表示日本國內並沒有出現傳染潮;今天,全球沒有一處可以置身於「新冠病毒」事外,歐美各國每天死亡及感染數字爆發性上升,普天之下已沒有國家可批評日本處事不力,反而驚嘆亞洲死亡個案之少的聲音倒是不絕於耳!日本政府不趁此良機把所有不利消息(Bad News)推出來,就是笨蛋了。
檢疫密度較低
日本「新冠病毒」個案數字依然比中、韓、歐、美落後的原因,據稱是因為前者對檢疫態度不甚積極:根據《日本經濟新聞》於周四引述英國牛津大學報告,目前全球每100萬人口之中,以韓國檢疫密度最高,達到6000人;排中間的德國,有約2000人;而日本的數字則為先進國家中最少的,只達117人,竟不夠韓國的五十分之一!沒足夠的檢疫數字,外界其實很難衡量日本每天滙報的新增個案是多是少。
日本政府一方面不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另一方面,首相安倍晉三則天天放口風指政府將會全力拯救日益蕭條的市道,務求把「新冠病毒」帶來的經濟衝擊減到最低。
目前,安倍晉三已表示屬意全民派現金(金額未定)、布製口罩(每個家庭兩個,可以清洗後重複使用)、支援企業增設口罩生產線,甚至把消費稅率調低至零,但具體方案如何,則仍有待公布。
全民派現金及調低消費稅率至零,聽起來好像全民受惠,但日本主要城市現在均呼籲市民不要外出,市民獲得現金後又可以在何處使用?
受惠企業不多
筆者不少在東京居住的朋友,目前除了到超級市場買日用品及到快餐店買外賣,另一途徑就是網上購物,如購買影片串流網站會籍,或在Amazon及樂天市場等購買一些平常不會買的東西(如玩具或家具,因為賦閒在家數周實在無聊);在疫情持續的當下,他們收到政府派發的現金後,又那來心情到市內的居酒屋、魚市場、酒吧及酒店消費?
如此算來,日本政府即使希望透過「派錢」(調低消費稅,也屬於此類)來鼓勵國民消費,但能夠受惠的企業種類也定必很有限;過去數年受惠於旅遊業蓬勃發展的酒店、食肆及零售百貨業等,在各地旅客回歸之前,似乎可以準備加入失業大軍。難怪東京都政府開始呼籲民眾不要外出一周不夠,多間連鎖食肆就順勢宣布停業配合;緊接而來的通縮潮及裁員潮,實是在所難免!
(編者按:香睿剛著作《笑看東瀛》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